本篇文章2243字,读完约6分钟
就业关系到企业经营和宏观经济,关系到千家万户和人民生活。经过努力,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搞好“六个稳定”。稳定就业是第一位的。只有进一步完善“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帮助各类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的伟大工程,才能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
3月23日,连云港申特新材料公司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忙着工作。(资料来源:东方国际)
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稳定岗位
稳定就业的关键是稳定企业。自新冠肺炎爆发肺炎以来,中央政府迅速向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明确表示,企业三大社会保险单位的缴费将分阶段减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明确表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以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求增加货币信贷支持;各部门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加强社会保障、金融、货币等宏观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和联系,有效缓解了企业岗位压力稳定、现金流紧张等问题,从源头上为稳定就业积累了活水。
据统计,今年2月,该公司共缴纳了1239亿元的养老、失业和工伤社会保险费。预计2-6月份的减免税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共有146万企业享受了稳定就业再就业的失业保险,总额达222亿元,惠及4951万职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稳定就业的措施已逐步实施。尽管目前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但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弹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随着市场需求回升,经济增长逐步恢复,劳动力需求也将逐步恢复,就业形势将逐步改善。
截至3月15日,全国共有市场主体1.25亿个,其中企业3905万个,个体工商户835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9万个。今后,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的便利性,提高监管效率,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测的经营环境。同时,我们将继续推进各项惠民政策,简化手续,加快推进“一网运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月27日,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民社会保障局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包车护送服务,解决了该县农民工出行困难的问题。(资料来源:东方国际)
在关键群体中努力工作
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2019年,总人数已达2.9亿,其中1.7亿为农民工。在农民工中,更多的是普通工人在第一线,就业更灵活,他们更直接地受到疫情的影响,所以准确地发挥他们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在确保农民工安全有序返乡方面,地方政府帮助近1万家重点企业解决了40万人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包机运送了469万多名农民工;在促进移徙工人就业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支持重返工作岗位、帮助招聘、动员加入农业解决方案、鼓励吸收重大项目、支持创业以及发展公共岗位安置...目前,已有1亿农民工外出打工,占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的80%。
今年,中国有874万大学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前几年辍学的失业毕业生,总压力不小。为此,教育部将加大努力,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新的就业形式如技术开发和内容支付,并在医疗、养老和教育领域工作。同时,中小企业招收毕业生,国家给予他们一次性就业补贴。国有企业应连续两年扩大毕业生招聘规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相关部门联合发起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仅在推出四天后,98万家企业就提供了超过593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要发挥“双创新”的积极作用,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和创业。各地通过出台延长商业贷款贴息期限、增加对商业载体的激励和补贴等措施,引导“双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在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和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无论是放松看不见的手还是加强看得见的手,只有更精细的管理和更科学的决策才能更好地发挥“双创新”在就业中的支撑作用。
图为外卖和快递的非接触配送点。(资料来源:东方国际)
挖掘更多就业潜力
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下降,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仍有所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8%。要稳定就业,不仅要稳定存量,还要扩大增量;不仅有必要稳定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而且有必要挖掘新行业、新模式和新模式的就业潜力。在疫情期间,各地各部门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推动网上咨询、云办公、网上教学、非接触式配送等新模式快速发展。
这种流行病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信息技术和数字变革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在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云办公、健康代码和在线教育已被广泛接受。无论是数字经济和医疗保健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成为吸纳更多就业岗位的“海绵”,还是一些企业实施了“共享员工”模式,通过借调待命员工整合人力资源,这些新理念对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后,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为企业灵活就业提供便利,在产业发展中扩大就业,这不仅是“应急”,也是“升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优势,探索养老、育儿、家政、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社会服务领域的新模式,培育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年)
点击图片进入主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供提交,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改为@)。详情请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
相关评论:农民兄弟有工作,有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稳定就业
标题:【评新而论?大国经彩】打好“组合拳” 聚力“稳就业”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