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6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们沟通时,提出了许多与国家发展、民生相关的问题。虽然我们在问一个地方,但我们在寻找整个世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实际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效执政。
"今年疫情的经济影响大吗?"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诚恳的问题。“现在90%的人已经回到北京恢复工作,当地的就业也拓宽了出路,农业合作社一直在蓬勃发展。”“绿色农业和畜牧业‘铺平了道路和桥梁’,土豆和燕麦也因此而闻名。”内蒙古代表团代表如实回答。会场中的亲切互动体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有效性,凝聚了在工作中把握主动、在应对危机中争取发展主动权的共识。
面对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压力测试”。向外看,世界经济在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在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流有限,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地缘政治风险在上升。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发展;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它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问题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运行面临巨大压力。
然而,中国经济一直是在风暴和挑战时期发展的。从1998年的抗洪、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回顾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有起有落是正常的,但风暴过后总是会更强。问题和困难吓不倒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有许多大风大浪。我们真的不怕这风雨!”一位公司负责人看着忙碌的工厂,充满了信心;“我们面前的困难不能压倒我们。”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坚信努力工作会让生活越来越好;“把握‘六个稳定’和‘六个保证’,让群众直接感受到温度和力量。”一位市长敦促所有措施到位……挑战在于堵住弱者的大山,这也是熔炼勇者的熔炉。如果我们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在风雨中艰难前行,中国经济将乘风破浪,稳定而深远。
努力工作,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它来自于“保证”措施:财政赤字比去年增加了1万亿元,发行了1万亿元的防疫专项债券,专项措施稳定了基本发展;两年内职业技能培训3500多万人次,重点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把握基本民生底线;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既促进消费,造福民生,又调整结构,增加后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揽子“硬核”措施,把“六个保证”作为今年“六个稳定”工作的重点,让国内外都能看到中国克服困难的切实措施。它来自一个“稳定”的基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具有高等教育或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由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组成的超大型内需市场。在中国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无论风暴有多大,都无法掀起或吹倒。
我们有这样的信心,不怕风雨。历史经验表明,一台新机器是在一场大危机中诞生的,新的形势可以在许多变化中打开。在防疫和控制期间,培育新机器打开新局面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家老餐馆主动“摸网”,并增加了一个外卖窗口;一些制造企业抓住空文件的海外产能,加快进口替代;一些企业“放低姿态”,通过云平台以小订单找到大市场;远程办公、现场电子商务和在线娱乐等“家庭经济”迅速崛起;新兴产业(300832,诊断单元)表现良好,如智能制造、5g商业应用以及医疗保健。经济数据反映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现实,即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提高,市场销售持续改善,进出口贸易表现超出预期...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中国经济就能着力扩大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发展势头,永葆生机。
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只要改革和创新不困难。今年以来,《关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要素配置体系和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相继出台,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格局。《政府工作报告》也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依靠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了新的发展势头。问题源于危机,改革会解决问题。如果说,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关键选择”使中国冲破重重困难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改革开放的“活力之源”仍将激发源源不断的力量,并使中国在风暴中取得新的飞跃。
空广阔的天空将刮起狂风暴雨;无论旅途多么泥泞,你都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CPPCC会议的经济界人士时,深表期待:“继续探索,继续奋斗,不断克服困难,走上新的道路,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目标。”在危机中发展新机遇,在变化中开创新局面,必将把中国的经济创新和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题:人民日报:抓“六保”促“六稳” 形成发展新动能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