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96字,读完约9分钟
完整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内需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具有比较优势的数字技术和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是经济良好发展的有力支撑。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培育和扩大新的增长点,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异常,新冠肺炎突然爆发的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推进疫情正常化防控工作和生产的恢复,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和扩大新的增长点,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国疫情防控趋势进一步巩固,但国际疫情继续蔓延,防控疫情的投入压力继续加大。恢复劳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疫情正常化防控中努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决战完成,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在预防和控制常态化疫情方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条件
高度重视疫情防控规范化,是保持疫情防控良好态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必然选择。中国在疫情正常化防控中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为国际防疫合作和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完整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内需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经济外向性不断提高,但外向性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依靠自身的有利条件,中国经济可以形成一个平稳的、不断升级的供求循环,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内部互补性强,自我支撑能力强,为供应方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保障。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1,649亿元,这为空扩大需求提供了空间。中国人力资源丰富,拥有9亿劳动力,其中1.7亿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创新和创造力。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供求循环发展,扩大内需,可以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世界经济下行压力。
具有比较优势的数字技术和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当疫情严重时,以聚集人群为特征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很大影响,但依靠互联网等技术的经济活动发展迅速。面对疫情的冲击,数字经济显示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弹性。在线服务、在线消费、电子商务、智能生产和无人配送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生产经营活动的损失。中国的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和智能经济发展迅速,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方式拓展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争取更好的经济发展仍有回旋余地。由于春节等因素,第一季度占全年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小,主要的国民经济活动集中在最后三个季度。随着恢复工作和生产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和增长,第一季度的损失可以在后期得到补偿。事实上,只要我们重返工作岗位,恢复生产,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和弹性就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三月份经济数据的明显反弹可以证明这一点。
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防疫和控制是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要在正常的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把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抓。
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疫情防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没有什么比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重要。我国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虽然进一步巩固,但防控疫情的投入压力不断加大,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收紧防疫控制的链条,狠抓防疫控制的常态化。与此同时,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缓解的正常防控状态下,要加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不能基于单方面的考虑,而应该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有效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为此,防疫工作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经济活动也应尽可能以有利于疫情防控的形式进行,利用科技手段和成熟的经验,如弹性复工、非高峰出行和网上服务等。防疫和控制与许多行业密切相关,有些与防疫和控制直接相关,有些则是防疫和控制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可以从整体上促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并行发展,在提高疫情防控能力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以“畅通”为基本环节,促进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畅通人流和物流,实现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畅通。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理顺产业周期、市场周期和经济社会周期。结合推进各类商场和市场复工,全面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实现生活服务业的正常运行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全面运行。认真排查解决恢复工作和生产中的困难和难点,在实现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恢复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以非凡的精确度和力量做好所有的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发展,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思路、更充分的努力和更精确的措施。树立辩证思维,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形势,从实际出发,实施灵活的战略战术;注重总结和评价,巩固已有成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今年以来,针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党中央在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确保扶贫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到去年年底,按现行标准估算的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到551万。这些穷人生活贫困,陷入贫困,难以摆脱贫困。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进一步增加了摆脱贫困的难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作促进机制,保证工作强度和质量,在恢复工作和生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帮助他们有秩序地重返工作岗位;支持龙头扶贫企业加快复工投产,组织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推动扶贫产业加快复工投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认真进行逐项梳理和检查,按时保质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将结合布巴班、堵塞漏洞、加固薄弱环节,抓紧规划建设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求的重大项目。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础设施建设。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具有优化经济结构、激活发展动能、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多种功能。这是稳定投资和增长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坚持市场决定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和升级水利、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从实际情况来看,很难将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开。传统基础设施与创新科技紧密结合,日益呈现出新基础设施的特征;然而,一些新的基础设施是对传统基础设施发展和升级的重要支持,而传统基础设施又与传统基础设施紧密相连。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合发展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和支撑。
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升级不仅体现了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也代表了产业技术基础的飞跃,是扩大内需市场和应对外部风险的重要举措。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点是结合打破国际供应链的风险,关注填补过于依赖外部的环节;二是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和新技术融合,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第三,结合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以制造业为重点,以“四个基础”(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为方向,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城乡跨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跨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发展速度,也关系到发展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直接而显著的。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大力推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平等交换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获得性;推进相关改革,促进城市优质生产资源进入农村,服务农村;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空政策导向单元,将次区域导向与次区域导向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重大战略支撑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促进多元化消费,激发经济活力。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近年来,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改善收入状况,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载体,创新消费模式,进一步激发大众消费能力和潜力。结合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适度增加公共消费。群众是生产和消费的主体,亿万人民有着强大的经济活力。各地可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群众经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标题:人民日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