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3字,读完约3分钟
【现象】数字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603138)使得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和开发高容量、高密度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数据存储介质正成为研究的前沿。不久前,《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小组用3d打印了一只“兔子”,用特殊材料“万物的dna”,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这项前瞻性的研究使得基于dna的数字存储技术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研究者的注意力。
[意见]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据统计,全球数据信息量将从2018年的30zb增加到2025年的163zb,这一趋势将很快超过硬盘等现有存储介质的承载能力。便携式硬盘、u盘、集成电路等存储系统逐渐暴露出存储周期短、数据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缺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利用dna存储数据的想法被提出。
Dna是生物世界的信息存储材料。作为已知的密度最大、最稳定的存储介质之一,dna具有高密度、低能耗、无磨损和长寿命的潜在优势。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方便、准确地常规测序、合成和复制dna。如果数据能够被储存在dna的字母序列中,它将把dna变成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形式。这意味着“一个边长约1米的dna立方体完全可以满足目前全球一年的存储需求”,这将大大提高人类的数据存储能力。
这不是研究人员的异想天开。事实上,基于dna的数字存储技术已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尝试。早在2012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就用dna储存了一本50,000字的书。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也用dna来储存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2016年,微软研究院和华盛顿大学联合将200兆字节的数据存储到dna中。同时,微软计划在2020年在数据中心建立一个基于dna的数据存储系统。在研究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加紧推出围绕dna存储技术的商业服务。
正是由于dna存储技术的广阔前景和研发过程中的不断突破,许多观察家认为它是信息存储的未来趋势。然而,在现阶段,这项技术成熟后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从技术本身来看,如何提高生物实验的操作精度,减少dna存储过程中的误差是一个大问题。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高成本和低时间效率阻碍了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例如,研究人员3d打印的“兔子”成本非常高,从编码到解码需要几十个小时。这些问题还有待克服。
从打结的笔记到竹简,从计算机存储到光盘刻录,人类从未停止追求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存储方式,信息存储方式的转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方式。Dna数字存储是生物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共同发展的结果,并有望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成熟。未来信息存储的方式可能会有重大突破和变化,但这项技术为我们打开了想象的空空间,并提供了可能性。
标题:人民日报:数字存储打开想象空间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