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18字,读完约13分钟
可以预计,本次会议除了规划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尽快部署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经济外,还将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关键问题进行更多讨论。
作者:沈建光,京东金融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在召开。自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空会议前面临下行压力,本次会议将发布哪些政策信号?除了近期的担忧,中国经济也有长期的担忧。可以预计,本次会议除了规划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尽快部署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经济外,还将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关键问题进行更多讨论。
发展目标:进一步容忍增长放缓,坚持“高质量”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历史遗留的结构性因素和问题。一方面,由于内外需求、投资和消费的不平衡,以及大而不强的工业发展,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难以维持;另一方面,过去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带来了许多后遗症,如地方政府债务激增、产能过剩、宏观杠杆过高等。,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制约。因此,自十九大提出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来,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不再简单地追求数字文本。
自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稳健增长与风险防范的政策协调面临挑战。在经济下滑已经成为现实的情况下,进一步容忍增速放缓,为经济下滑的短期逆转和长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留出政策空空间,或者说是必然选择;根据地方政府2019年的工作报告,在31个省份中,只有海南和湖北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其他大多数省份等于或低于2018年的目标。
在上述背景下,笔者期望决策层对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将进一步提高。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很可能会降低,预计在6%-6.5%之间。从前期发布的信号来看,减税减费、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民营经济困难、中美长期博弈、扩大对外开放、房地产调控、促进消费政策将是工作重点。这三场艰难的战斗将继续推进,但去杠杆化进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结束,最近的官方声明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中国央行和中国保监会的官员最近表示,“结构性去杠杆化实现了预期目标。”2018年,中国宏观杠杆率较2017年下降1.5%,首次实现杠杆率下降,有利于当前的平稳增长。
短期重点:加强反周期监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
在这两届会议中,短期工作部署的重点仍将是应对经济下行,既要避免悬崖式下滑的极端局面,又要尽快扭转下行趋势,尽快稳定经济。鉴于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短期外部压力很有可能缓解,保持国内政策的力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货币政策方面,自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明显放松,预计两会后宽松趋势将持续,但RRR是否下调仍将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具体效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刚刚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货币政策声明中的“中性”一词被删除;近年来,“稳定”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断出现,预计这次仍会使用。具体到这一轮政策,“稳定”背后的含义将非常丰富。
首先,本轮货币政策宽松,“稳定”一词领先,“洪水灌溉”被否决。最近,央行创建了cbs,以支持商业银行发行永久债券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因此市场上有很多关于中国“量化宽松”的声音。在我看来,央行自己创建cbs是为了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主要是为了应对非标准规模收缩带来的表外资产的回报压力;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银行在获得资本补充后扩大信贷的能力和意愿可能仍然有限,总体效果仍有待观察。现在称其为中国版的量化宽松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基于2008年的历史教训,本轮稳健增长更加注重稳健增长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特别是,政策制定者比以前更加警惕过度的货币水释放。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他的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官员强烈表示,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们决心不搞洪水灌溉。”从实际行动来看,本轮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定向工具的使用,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问题。自2018年以来,央行只使用了一次,没有大规模释放流动性。
第二,在货币政策工具越来越丰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未来不太可能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降息,将更加注重传导机制的疏通。与是否降息相比,央行更关注实际贷款利率的变化。事实上,调整传统意义上的贷款基准利率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已经降低。从官方声明来看,未来央行将更加关注创新流动性工具(如omo和mlf)的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甚至借贷成本的传导。例如,央行副行长朱最近表示,“央行应在下一步开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可以看出2018年第四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第四季度为5.75%,比第二季度高点低33个基点,票据融资、一般贷款等项目也有所下降。笔者曾多次提到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并期望央行在未来加大疏通传导机制的力度。
第三,货币政策将在反周期监管方面更加积极主动。早在2017年,中国央行物资管理司司长孙国峰就提到,应将金融周期视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强调货币政策在反周期监管和危机应对中的突出作用。从去年以来央行的一系列行动来看,为了应对经济低迷,央行创新和拓展了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如tmlf、cbs、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使货币政策能够在应对经济和金融摩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预计这一想法将会继续。
在财政政策方面,虽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仍有待提高,但财政政策在2019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体现“积极”。
首先,推动大幅减税和减费仍然是主要方向。自今年年初以来,针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减税方案频繁出现。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市出台文件,要求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50%。在新政策下,小微企业的实际税负将从10%降至5%。根据财政部的制定,2019年,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和减费政策的同时,要抓紧研究更大幅度的减税和更明显的减费。在此基础上,如何在实施中降低税费,真正让企业受益就显得尤为关键。税费改革后,增值税改革和社会保障费减免成为下一个突破口。预计两会后将很快出台相关措施。
二是专项债务规模将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可能超出预期。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新的一般债务限额为5800亿元,2019年新的特别债务限额为8100亿元,总额为13.9亿元;考虑到该金额应低于全年总额的60%,且地方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较大,预计2019年专项债务金额将大幅增加。同时,自2018年12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审批明显加快,涉及城市轨道、铁路、机场工程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已批准金额超过1万亿元,5g,UHV,物联网,行业。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也在加速发展;地方政府也宣布了重点项目的投资计划。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宣布了2019年交通投资计划,总额超过2万亿元。总体而言,基础设施投资仍面临预算和投资效率下降的双重约束,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等传统短板领域。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19年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的整体实力可能超出预期。
第三,财政赤字比例有望提高,预算将开源节流。财政预算直接决定减税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将面临巨大压力。我预计赤字率将提高到2.8%-3%左右。此外,开源节流势在必行。一方面,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紧缩时期”的概念将通过削减政府总支出来确立。另一方面,加强税收和其他开源方法将加快实施减税和减费措施。
长远考虑:研究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前所述,除了近期对经济下滑的担忧之外,中国经济还有长期的担忧。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不考虑解决办法,一些关键问题将成为长期经济发展的障碍。
首先,2018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困境值得思考。为了应对短期困境,自去年11月以来,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各种政策相继出台。央行在早期阶段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工具;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中国保监会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体现了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视。预计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民营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困境将得到缓解。然而,目前民营经济的困境仍值得思考。民营经济未来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支持其长期的高质量发展?这将成为两会不可回避的话题。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仍有必要赋予民营企业真正的市场支配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在中美长期博弈下,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一度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特别会议”后,中美经贸谈判近期取得重大进展,两国有望在短时间内达成协议,中美之间紧张的贸易关系有望暂时缓解。然而,未来的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远远超出了经贸关系的范畴,涉及到技术、金融、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层面。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关系将继续曲折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回应。预计这两次会议将讨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外国利益、放宽外国市场准入和扩大进口贸易。
第三,通过建设城市群来促进城市化。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7年的58.5%。城市化下一步将走向何方?预计城市群建设将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中国有三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此外还有规划和建设的熊安新区。如何将中国城市的发展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根据城市群中不同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地位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城市定位,实现城市群内部的高效互补功能,深化专业分工,创新协调体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北省熊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熊安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第四,改善民生,重点是消费和房地产。拉动消费、确保房地产市场相对稳定,不仅对应对经济低迷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民生的长远改善,将成为两会的重点议题。
在消费方面,当前消费疲软主要是由收入下降、消费信贷萎缩、财富效应萎缩等多重负面因素驱动的;其中,居民长期收入增长缓慢和可能的就业压力对可选择消费部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消费升级的主要障碍。因此,笔者认为,拉动消费的重点仍应放在收入方面,应尽快实施结构性改革措施,以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在房地产方面,最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微调政策的迹象,大部分地方人大都强调“一市一策”,但“无房无房”的基调不会改变,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将“稳定”。舍改革的货币化已经消退后,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应该更加注重改善需求方,主要体现在结构性调控上。特别是,我们应该增加对急需群体的支持。我们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首套住房贷款的利率,降低首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定向放松措施;此外,将进一步加强出租房建设,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将住房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2019年,中国经济先低后高,预计将有更多领域在深化改革中取得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既有近期担忧,也有长期担忧,任务艰巨,需要积极应对。笔者认为,如果相关稳定增长政策的力度和连续性能够得到保证,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2019年后中国经济将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在6.2%左右,可以在政府预计的目标范围内。
从长远来看,许多关键问题的解决仍有赖于在更多领域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对外开放等领域。如果能大力推进,不仅有助于扭转短期困境,还能在长期体系中进行更多的探索。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表了积极的声明,并已传达了上述信号;从近期情况来看,以“三地”入市和科技版为代表的土地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也在加快,两会后有望出台更多实质性的改革措施。
这篇文章摘自“沈建光博士的宏观研究”。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沈建光:两会前瞻——积极应对中国经济的近忧远虑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