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6字,读完约8分钟
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体系。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结构改革,平衡稳定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准确有效应对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能力,坚决做好防范和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工作,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也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金融供给质量,促进金融业优质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具体建议包括:
首先,端正发展观念。金融生活和经济生活;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经济繁荣,金融繁荣;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金融。经济是身体,金融是血液,二者共存共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基础。在深化金融供给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按照新的发展观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全面深入地探索回归金融的本源,强化金融服务功能,真正使金融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都需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总结国内外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真正认识和践行稳健发展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引导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作用和功能。
二是改善市场结构。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理念,围绕金融体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机构能力,建设好现代金融。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角度看,要构建多层次、宽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体系,充分发挥发展金融和政策金融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大型商业银行覆盖面广、股份制商业银行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快民营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充分发挥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优势,确保间接融资更加规范发展。从非银行金融结构来看,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体系,促进直接融资的拓展和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同时,要扩大保险业的发展,规范信托业的发展,加快金融租赁业的发展,促进期货业的发展,促进各金融机构的有序发展,更好地发展外汇市场。
三是加强创新能力。经济转型和发展决定了仅靠扩大金融服务的数量无法有效满足其需求。要通过创新发展,增强金融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样化、多类型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创新需要从产品、渠道、模式等方面全面推进,不断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在产品方面,金融机构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新产品推出速度和创新质量。在渠道方面,金融机构不仅要丰富实体网点的服务内涵,加快实体网点的转型发展,还要结合金融技术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展在线渠道,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充分发挥在线和离线渠道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模式上看,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和业务模式,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做好行业间合作。
第四,提高服务水平。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金融的目的。深化金融供给面结构改革,需要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明确金融服务重点,加快服务水平提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一是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重点加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发展的包容性水平。二是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专业能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围绕中高端客户群提供更加专业化、一体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中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第三,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三新”主体以及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最后,要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消费者教育,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畅通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提高金融消费者服务满意度。
第五,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金融大国。要把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纳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使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向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金融业应该有信心,并准备好扩张和开放。开放条件下需要更好地实现现代金融的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需要站在维护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切实把握风险防范的底线。拓展和开放金融业,不仅要引进欧美银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还要推动我国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服务经济开放,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第六,优化金融调控。在货币政策方面,按照从数量调节向价格调节转变,最终形成以价格调节为主体、数量调节为补充的总体思路,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特别是政策利率对信贷市场的传导机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善基础货币供给,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金融周期中的监管作用。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快从机构监管向职能监管转变,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确保同类业务监管标准的一致性,将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减少或消除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加强财税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反周期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法律法规方面,应加快研究和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确保法律法规符合金融发展的实际需要,既能有效规范各种金融行为,又具有较低的实施成本。
第七,防范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从根本上说是债务风险,而债务的快速扩张是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预防和化解风险是三大硬仗之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来看,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诚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方面是为了防范和化解实体经济中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部门的风险。在去杠杆化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结构性高杠杆风险不容忽视。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仍需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化的总体思路,围绕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金融部门资金转移和多层套汇等问题做更多工作,防止风险扩散。
八是建设干部队伍。金融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金融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高。各国的金融业往往聚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深化金融供给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供给质量,也需要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的干部队伍。对此,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理想信念、党性和纪律教育,提高他们的廉洁自律能力,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要人员特别是高层领导的监督,加强金融领域的反腐败力度,构建不敢腐、不能腐、想腐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多机构、多岗位和多领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营造一个干净、积极的就业氛围,让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本文作者是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标题:娄飞鹏:回归金融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