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4字,读完约6分钟
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关于改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的集体学习会,习近平主席作了重要讲话。在当前的关键时期,应全面重新阐述金融地位,深化对经济金融“共生共荣”关系中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并做出具体安排,意义重大。
第一,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应对社会问题
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是全面总结和反思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金融改革和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后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部署,其目标是“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适应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从认识、战略和具体部署等方面回应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关注。
1.在金融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中找到金融的位置。在早期阶段,“金融生活和经济生活;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在片面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繁荣和金融繁荣;经济强、金融强”,并进一步指出“经济是身体,金融是血液,二者共存共荣”。目前,经济与金融构成一个良性的双向循环,这是更全面和准确的。在这种认识下,它不仅重申了金融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如“核心竞争力”、“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基本制度”,而且不会使金融承受“难以承受的重量”。适应性是最好的。只有根据金融的内在功能合理定位,金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强调“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基础,要注重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坚持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风险”,回到“立足突破”的轨道上来。它有助于消除片面和运动式的“严格监管”,这种监管主要侧重于金融方面的“去杠杆化”,暴露风险的风险,以及去杠杆化市场对杠杆的担忧。
2.尊重市场规则。重点放在“加深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更加注重尊重市场规律”。中国的金融发展经历了“从现实到虚无”和“资本空转移”等深刻教训,中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也犯了一些错误,如大量政策同步实施导致市场共振,对影子银行的作用认识片面等。及时的反思和修正是保证“不忘你的首创精神”的技术保证,这是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立足中国实际,特别是市场,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
第二,在金融供给方面
对结构改革的理解
第一次提出了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这与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是一致的,是供给方面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贯穿中国改革的主线,其核心内容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环境的变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三对一、一对一、一对一”到“分解”,再到“巩固、强化、升级和平滑”。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层次和平滑国民经济周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从字面上理解,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仍集中在三个方面:“供给方”、“结构”和“改革”。“供应方”相对于“需求方”,表明重点是“供应”,属于“能力建设”。在金融业的供给体系中,如何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提供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关系到信用扩张的“需求管理”。“结构性”强调框架和行为的根本变化。一切事物都表现出一定的结构,这是认知的表现,是实现一定系统功能的基础(结构总是适应功能设置)。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改革从三个维度强调“结构”。首先,它强调认知层面的金融本质和市场规则。二是“着力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明确“融资结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等“可取”的结构调整方面。第三,它侧重于对小型和微型企业、“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私营企业”的“精确金融服务”和“精确支持”。“改革”不同于“政策”和“监管”,它侧重于制度和制度机制。
三是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改革涉及两个方面:“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其中,金融发展注重“回归原点”和“结构优化”;风险防范侧重于“基础设施”、“人”、“系统”和“资金”四个方面,特别强调人和系统,具体体现在监管能力和制度上。具体实施方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提出从五个方面实施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改革,中国证监会正以科技板块为契机,推进基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是从战略优势出发的主导性战略部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困难需要用智慧去探索和解决。核心是如何“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其中,中国的现实不仅包括中国特殊的体制、机制和文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高质量现代经济的具体目标要求,还包括过去不成熟、不规范运作所导致的市场结构和运行状况。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有序地向符合中国体制、机制和文化的、符合金融本质和规律的理想模式和结构过渡,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国际经验不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如何平衡准确服务、支持和尊重市场规则之间的紧张关系。从根本上讲,准确的服务、支持和对市场规则的尊重是一致的。只有认识到对建设现代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并在高质量增长和高质量高效金融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域、区域和群体,经济和金融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但是,在具体和短期内,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尤其是在目标、激励和约束、考核机制甚至文化方面。合并和产生新的机制需要一个漫长而重复的过程。
二是如何平衡监管理念、监管能力和监管激励约束机制。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底层技术的突破,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给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监管带来了全面的挑战。监管的基础是更有效地发挥金融功能,着眼于面对风险,设计合理分工的监管体系,尽可能保持市场活力,有效管理风险。因此,在监督体系中平衡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极其重要的。
三是过渡性制度和政策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现实不是黑色或白色,而是灰色和彩色的。因此,理论和原则的方向必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得到检验。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需要坚韧和宽容,甚至上升到慈悲的大智慧(601519,诊断单元)。然而,这是基于中国现实的“不与世隔绝”成功的关键。
(本文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标题:陈道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与难点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