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9字,读完约9分钟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呈现出放缓、内容变化、模式分化和规则重构的新特点。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趋势,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构建开放的世界经济,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使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得到更多释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从一个快速推进的时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从快速发展时期进入调整时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明显下降。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化的重要表现。从1998年到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9%、10.8%和11.9%。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分水岭。自那以后,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放缓。从2008年到2017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分别降至1.0%和3.2%。商品出口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8年达到峰值25.4%,然后在2017年降至22%。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2%,近10年来一直保持波动,2017年达到6.65%。跨境直接投资规模在2007年达到18,938亿美元后出现收缩,2008年至2017年平均年增长率为-0.4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模式已经改变。从内容变化来看,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所提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长率明显下降,但货物贸易增长率下降幅度更大,服务贸易平均增长率达到货物贸易的3.2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从2008年的19.9%上升到2017年的23.2%。从格局变化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全球生产价值链,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为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直接投资流入中的比重已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发展到接近发达国家,甚至在某些年份超过发达国家。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加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制度构成的复杂国际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从概念层面来看,自由贸易的主导概念正受到所谓“公平贸易”概念的挑战。从规则的角度来看,新的经济和贸易规则已经从以前的边境措施扩展到了后边境措施。从治理平台来看,多边贸易谈判停滞不前,多哈回合谈判失败,但区域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平台,多边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被提上日程。
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调整期,这是多种因素交织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回顾历史,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断了最后一轮经济全球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才重新开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严重影响。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大多数经济体的增长率下降,有些甚至出现负增长,伴随着失业增加、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贸易补救措施,甚至保护主义措施,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副作用的积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贸易投资和经济繁荣,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前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的副作用在一些国家接近临界值。与此同时,在一些国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产业空空洞、金融风险跨国传导等问题被过度地归因于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过激的反应,这些国家出现了反全球化的趋势,社会舆论分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疑虑不断上升。
国际格局已经改变。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近40%。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发展中心,使全球发展地图更加全面和均衡。然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国际格局和权力平衡的变化。近年来,尽管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呈现出变革的迹象,但要形成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任仲任重道远。
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目前,我们应该合作还是反对,开放还是封闭,双赢还是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能否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关系到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系到世界的繁荣与稳定。我们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不移地建设开放的世界经济,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释放经济全球化的更多积极效应,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趋势。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呈现出速度缓慢、内容变化、模式分化和规则重构等新特点。我们不仅要看到未来经济全球化调整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而且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趋势。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适应了优化世界生产力布局的内在要求,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青山覆盖不了它,毕竟他们往东走了”。在准确判断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外开放战略,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这对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服务。努力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坚持贸易与投资、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吸引外资与吸引人才并重,向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开放中“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在开放布局中实现沿海、沿边、内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积极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与继续在国际产能上扎扎实实合作,形成以我为主体的国际产业链;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推进开放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开放条件下的创新能力,尽快形成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注重服务业开放,有效改变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不足、内部控制过度”的局面;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资跨国公司,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我们将加快建立新的开放经济体系,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际经贸规则试点方面更大的自主权,谈判和签署高质量的区域合作协议,以开放促改革。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加速调整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从多层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下贡献中国的智慧、中国的纲领和中国的力量。在双边层面,要充分认识与新兴大国长期、全面、复杂的合作与竞争,从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处理大国关系。在区域合作层面,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多边层面,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将是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领域,中国应积极参与改革,成为改革的核心成员。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研究工作,找到所有成员利益的“最大共同点”,并提出能够兼顾不同国家利益的改革方案。
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的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基于规则,以公平为导向,以双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抛弃,更不用说重塑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多边主义,敦促各方切实遵守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人民事务都要讨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共同、全面、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积极参与调解解决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我们将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继续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无论是科技创新、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还是网络、国外、极地等新领域。在制定新规则时,我们必须充分听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反映它们的利益和要求,确保它们的发展。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标题:人民日报: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