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8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一只“高质量成长型股票”因违反商业规则受到处罚而突然崩盘,并连续两次跌停板,7000多万股被查封,这让200多只公共基金“深藏”于股海之中。一如既往,当谈到成长型股票的“踩雷”时,许多基金经理一致指责“黑天鹅”。
人们通常把爆发后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不可预测事件称为“黑天鹅”事件。近年来,由于一些重大事件的突然发生,上市公司股价的雪崩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就有不少是公募基金的成长股。但有趣的是,无论哪只股票爆发,曾经以“高质量成长型股票”的名义集体持有大量头寸的公共基金经理们都会说,这是一个完全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潜台词是:不是我的投资能力不好,真的是因为不可抗力。
但这只基金重仓股的“惊雷”真的仅仅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吗?远非如此,以最近遭受舆论风暴的上市公司为例。其违规处罚的实质是其长期操作不规范。这个错误只是手指撞倒了多米诺骨牌。用不可抗力来解释这种行为是牵强的。另一个例子是去年大规模杀戮基金的疫苗库存。关于高额销售费用、违反法律法规、行贿受贿等负面新闻不少。,但这并没有阻止基金经理匹配极其沉重的头寸。显然,如果“黑天鹅”只是被指责为疫苗库存崩溃的原因,那么很难说服投资者。
事实上,近年来基金股频频“打雷”的根本原因不是“黑天鹅”,而是公募基金经理对成长股投资的过度热情,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业绩导向指标——只要个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目标,它们就能成为重仓成长股。从长远来看,冷报告数据成为唯一的导向,而其他重要指标被忽略——公司经营中是否存在非法活动,是否存在欺诈业务数据的可能性,公司的社会形象是否存在瑕疵,公司的管理团队是否守法等等。
更糟糕的是,往往被基金经理们忽视的重要指标,在某个时刻成为引爆“地雷”的导火索,使得被追逐成长股的情绪推高的股价被炸成碎片。从表面上看,这些指标的负面影响往往反映在突发事件中,因此很容易被视为“黑天鹅”。但本质上,这些指标是公司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长期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标尺”。因此,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其逻辑必然性。如果基金经理在投资中不能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在成长股的未来投资中,“踩雷”就会时有发生。
换句话说,基金经理在投资成长股时,不仅要关注业绩复合增长的“量”,还要关注其“质”,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分析业绩复合增长的构成,更全面地把握风险因素,真正避免成长股投资中频繁的“踩雷”。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都需要深度沉淀、耐心、关怀和决心。
事实上,许多资深基金经理都很清楚这一点,并指出,目前将成长股和价值股分为两种类型的市场做法,实质上是将成长股视为短期投机、价值股视为长期投资的策略,但这种做法不值得推广。一些基金经理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成长股的投资能够全方位考虑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能够选择那些真正持续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那么成长股的投资就是价值投资。
标题:中国证券报:基金成长股投资不能“唯业绩论”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