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5字,读完约9分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学在创新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推动了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且突破了西方经济学对政府与市场、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等关系的传统认识。,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学术贡献,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共同繁荣。进入新时代,中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面临着更加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的精华,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研究和理论创新。回顾中国经济学7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探索未来发展趋势,不仅是服务国家大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创新发展中国经济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客观需要。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经济理论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是经济创新和发展的不竭源泉。70年来,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许多经济理论创新也相继展开,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经济思想的宝库。中国的经济理论创新非常丰富,这里只列举了四项重要成果。
推动经济学中的“术语革命”。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个新思想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革命。”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也始于新范畴和新概念的“术语革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批既能反映中国经验又具有普遍经济价值的新概念和新范畴,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新的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改革、优质发展、现代经济制度等。这些概念和范畴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成为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实践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新概念和新范畴,这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创新的步伐。
创造性地提出和丰富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如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计划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商品经济,直到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经济创新和发展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等等。
超越西方经济学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传统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根据西方经济学,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二元对立、相互替代和权衡的,政府只能发挥被动和有限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实践证明,我们充分利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形成了市场和政府职能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注重效率和公平,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不仅努力实现市场与政府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而且强调政府对市场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监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确保政府能够弥补市场失灵。 进行有效的市场建设,克服市场运作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从而突破了20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形成的政府和市场的二元观,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突破发展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认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西方经济学框架下促进发展与中国国际贸易规则发展和制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如果这些理论得到充分遵循,发展中国家将被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将不会缩小,世界经济的长期繁荣和发展也不会实现。有鉴于此,中国经济学家对发展经济学进行了反思和重构,提出一个成功的经济应该同时拥有一个有效的市场和一个有前途的政府。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要素禀赋是在某个时间点被赋予的,但它可以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改变其比较优势。有效市场是各种因素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市场,是根据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的制度前提。一个有希望的政府可以利用一个国家要素禀赋变化的情况,推动该行业的潜在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从而打破“低端锁定”,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将小赢积累为大赢,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赶超发达国家。中国学者也将我们党提出的“共建、共构、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中,提出国际贸易应遵循共建、共构、共享的原则:共建就是最大化国际共识,达成合作;共建是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公平的国际分工秩序,最大限度地消除隐藏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贸易不平等;共享是在共同建设的基础上,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内生动力,激发其发展潜力。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是对发展经济学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突破,也是中国对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学术贡献。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总结经济规律的学科,其创新发展通常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必须更好地服务于“两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前,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一些学者习惯于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经济现实问题,经济发展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创新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创新与发展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化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总结、提炼和升华中国的道路、经验和规划,努力提炼具有学术合理性的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向系统化、规律性和学科化方向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要密切关注重大社会矛盾的变化,积极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积极应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解释、阐释、总结和概括,提升为系统的经济理论。 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新时期高质量经济发展实践的良性互动,为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不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的精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经济思想。《盐铁论》等古籍中的许多经济思想都与现代经济学相吻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必须不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的精华,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吸收了前人的许多成果。我们还可以而且应该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用的知识体系,如模型演绎和定量分析。应该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记你的祖先,也不要失去你的科学判断。”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借鉴意义。但是,我们在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时候,应该有分析和辨别力,既不能采取完全排斥的态度,也不能以外国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为标准而不进行分析。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主观的、独到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作者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标题: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与历史使命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