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1字,读完约6分钟

□胡月晓,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和普及,现金并没有消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并没有使无现金社会兴起。对于美国社会来说,它一直使用非现金的使用习惯,如刷卡和写支票,近年来困扰专业人士的一个现象是流通中的现金和货币的增加;不仅是现金和货币的增加,还有大量货币使用的增加。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100美元纸币的使用量在2018年翻了一番多,100美元纸币的发行量首次超过1元纸币。

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现金的社会趋势没有改变

对美国社会来说,回归现金社会的趋势非常明显。危机爆发十年后,美国广义货币中的现金比例上升了1个百分点,从2008年的10.8%升至2018年的11.8%,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美国货币的构成中,流通中的货币(现金)在20世纪50年代初略低于11%,然后现金的比例逐年下降,下降率每十年下降1%左右,即20世纪50年代末10%,60年代末9%,70年代末约8%,80年代保持稳定。20世纪90年代后,现金在货币体系中的比例开始加速上升,大约在2000年。然而,占11.8%以上的时间很短,仅持续了19个月(1999年6月-2000年12月),然后现金在广义货币体系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市场上有一种猜测,认为美国社会和货币体系最近的“套现”,特别是大额套现,是非法交易的增加,如洗钱和逃避监管的现金交易,但这种猜测没有相关证据支持,逻辑上不可信。现金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周期和技术进步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从日本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来看,现金供给的减少并没有逆转现金社会的稳定发展趋势。因此,现金社会的发展应该与货币环境相联系,尤其是在负利率和流动性陷阱的时代。现金是人们存钱的合理选择。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大央行纷纷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下降,现金流动性需求的重要性增加,因此现金在广义货币构成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并没有改变现金社会的上升趋势,也没有扭转广义货币中现金构成的变化趋势。这就是当前现金社会发展突出的原因。就移动支付的发展而言,中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从表面上看,中国移动(香港股市00941)支付的发展降低了广义货币中货币(现金)的构成比例,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广义货币中现金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下降趋势。中国现金比率的下降曲线是凹的(即向原点突出),这意味着中国现金比率的下降率是随时间递减的。即使在第三方支付飞速发展的2013-2017年,中国货币体系中现金份额的下降趋势也趋于平缓。就交易习惯而言,很难说中国的移动支付将比欧美市场的现金支票和信用卡支付更大规模地取代现金。相反,西方社会使用的现金更少,非现金交易的传统也更长、更成熟。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使用移动支付后,现金流通速度下降,流通中的货币沉淀增加,但流通中的货币总需求会增加。

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可以看出,交易习惯的改变与货币体系中现金比率的变化直接相关。交易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系到金融服务的供给,即金融进步。在2000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货币体系的现金构成远远超过了西方社会。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1985年中国广义货币m2中,现金占19%,而同期美国为7.8%。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流通货币在中国m2中的比重一直在20%左右波动,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下行通道。这表明,正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金融改革带来的金融快速发展导致了中国社会现金使用的下降。从中外货币流通比例的变化来看,中国的金融服务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就移动支付的发展而言,虽然中国发展迅速,但并没有减少货币的兑现。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服务的进步直接推动了非现金社会的发展。

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现金社会不会消亡

金融服务供给的增加,尤其是金融结算市场范围和深度的完善,是决定交易习惯和现金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金融结算服务的本质是用记账本位币代替实物货币;此外,随着金融的进步,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大,如金融信用创造、风险管理等功能的提高,也减少了非金融部门流通中货币的使用。

然而,金融发展和深化带来的整体金融进步不会导致现金社会的消亡。现金不会消失,这主要取决于流通货币在央行货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流通中的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主权的象征,是记账本位币的“底层资产”。放弃货币主权的纯电子货币难以被现代社会所接受,不利于货币管理。其次,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流通中的货币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投放形式,因此也是货币管理的主要工具。

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正是由于流通货币在货币交付中的传统主导地位,央行被定义为“印刷货币”。尽管2008年后,世界主要央行的流通货币地位已让位于记账货币,货币在央行总资产和基础货币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2014年后,它们都开始企稳回升。

中国的货币扩张始于2008年之前,因此央行资产和基础货币中的流通货币下降较早,也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后稳定缓慢上升的过程,从2008年后33%和40%的高点到18%和22%的低点,再缓慢上升到最近的20%和23%。可以看出,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流通货币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投放形式。央行是一个“印钞机”。以记账货币形式投入的资金不利于中央银行的积极管理。信息技术、簿记技术的发展和支付手段的进步并没有改变中央银行作为“印钞机”的地位和定位。

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对于中国的货币体系来说,随着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流通中的货币比例也将呈上升趋势,现金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

标题:胡月晓:现金在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料提升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