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6字,读完约4分钟
关于原央行数据中心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作用,康佳表示,完全由行政垄断信贷信息市场的想法不适合形势的发展。
一切从满足现实需要开始。
5月27日,原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康佳在贵阳“数字博览会”上发表了题为“构建大数据系统支持金融发展和公共服务优化”的演讲。其中,康佳提到“央行信贷信息中心”的主导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结合市场机构提供配套服务。
康佳表示,根据央行信贷信息系统月度报告,截至2017年7月,央行信贷信息系统覆盖了9.3亿自然人,4.58亿人拥有信贷记录。自运营以来,共提供了45.21亿条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官方信用信息系统还处于初级发展状态,目前“中央银行信用信息中心”的主导模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的实际需要。因此,信用报告中心应引入具有大数据实力的市场化机构,自发形成信用报告数据的机构也需要官方信用报告系统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协调。
关于原央行数据中心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作用,康佳表示,完全由行政垄断信贷信息市场的想法不适合形势的发展。
“根据规定,商业银行系统必须向中国人民银行信贷信息中心提交用户的个人信息。与此同时,相关措施还将商业银行排除在向非许可机构开放数据之外。这是一个由不同背景形成的具有垄断特征的框架。于是,中央银行的信用信息中心就有了通过法律手段垄断信用信息数据的内在动机,即参与市场竞争,扩大以市场为导向的信用信息服务。然而,其他民间征信机构更多的是基于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它们之间在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中央银行信贷信息中心利用国家数据库进行市场竞争以获得认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他部门如工商、海关等。,这不是现实中需要的好框架。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探索在获得行政授权后,不按照部门管理的框架建立信用信息系统的想法。这种想法不利于统一市场化等。与市场接轨,与现有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形成合理、完善的支撑关系。”康佳解释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康佳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明确政府监管的重点,避免管理部门利用公共权力过度干预市场。政府部门的新重点应放在信用数据用户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业务独立性上,而信用产品的有效性和信用安全服务的情景应由市场运行机制决定。此外,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应允许收集用户的正常信息,数据收集的范围不应受到太大限制。监管中心在运行中逐步形成合理的方案。
二、明确中央银行信贷中心应设在非营利性的“全国金融信贷信息基础数据库”。公共机构是回报的国家金融信用机构,其地位涵盖银行和非银行信用信息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外部数据访问,不应直接向市场提供信用评分和信用服务,也不应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中央银行信贷信息中心应向所有市场化的信贷信息机构开放数据访问服务,数据访问的合理费用由中央银行结构管理部门根据公共服务用户的支付原则确定。
第三,充分考虑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以优质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为导向,对征信行业进行市场化顶层设计。对于顶层设计的制作,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拥有数据来源、资金、技术等能力的市场主体上,考虑如何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提高我国征信机构的竞争力。此外,未来信用报告将越来越全球化,整个经济活动将在全球背景下充分发展和流动。我们的官方管理部门也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与市场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以应对全球化。因此,本系统的顶层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并动态优化许可证发放制度,促进征信业务全面启动,避免“恶钱驱逐善钱”的不良影响。例如,一些不规范的数据公司侵犯了用户的权益,对信用报告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方面,政府一直积极阻挠和稀疏,但阻挠不如稀疏。通过阳光资格许可制度,鼓励高素质的市场主体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不断完善金融公共服务。
标题:贾康:“央行征信中心”主导模式已不适应现实需求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