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7字,读完约5分钟
年初以来,宏观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景气度偏离(建筑业景气度高,制造业景气度低);其次,总体盈余偏高(当国内需求相对稳定时,进口偏低)。在这篇报告中,我们试图从三个逻辑框架中解释这两种现象。
报告摘要
年初以来,宏观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景气度偏离(建筑业景气度高,制造业景气度低);其次,总体盈余偏高(当国内需求相对稳定时,进口偏低)。在这篇报告中,我们试图从三个逻辑框架中解释这两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是这三种逻辑的结合。
首先,在建筑业的表现背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产业链仍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基础设施与财政政策同步,房地产与货币环境同步。2009年、2012年和2014年出现了建筑业繁荣和经济繁荣之间的偏离。
第二,制造业的疲软源于出口下降的趋势。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由于出口提前和订单抢滩,出口下行拐点出现的时间晚于预期;第四季度开始下滑,2019年,h1叠加了海外经济放缓的因素,上一季度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1.7%、3.9%和1.4%。外部需求仍然是拉动制造业需求和制造业投资预期的来源之一。
第三,高盈余源于供应方环境的边际变化。自2016年以来,供应方改革政策一直保持着国内供需的紧密平衡。这不仅使生产者价格指数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而且由于产出缺口的存在也支持了进口。然而,自今年年初以来,许多关键工业产品的产量造成了供需紧张的边际变化,产出缺口的缩小削弱了国内需求对进口工业产品的消化能力。
文本
年初以来,宏观经济有两个特点:第一,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繁荣偏离;其次,总体盈余偏高。在本报告中,我们试图对此进行解释。今年以来,有两个宏观经济现象值得关注。首先,从季度gdp和月度pmi数据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景气度明显偏离,建筑业强,制造业弱;第二,尽管出口增长率总体下降,但3月份的贸易顺差创下同期数据的新高;从1月到4月,累计盈余增长率为26%。在这篇报告中,我们试图从三个逻辑框架中解释这两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是这三种逻辑的结合。
首先,在建筑业的表现背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产业链仍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基础设施与财政政策同步,房地产与货币环境同步。根据工业产品的投入和产出方向,可以观察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对工业需求的拉动作用。根据计算结果,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建筑业,即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最终消费和出口的比重分别约为9.5%、9.9%和10.3%(2015年数据)。建筑业的繁荣偏离经济的繁荣并不罕见,尤其是在2009年12月14日和18-19日,当时经济衰退很明显。从逻辑上讲,建筑业的强劲繁荣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政策对冲,即财政政策和基础设施投资更加活跃;第二,它意味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环境的改善,房地产建设与货币环境之间存在实证正相关关系。
第二,制造业的疲软源于出口下降的趋势,外部需求仍是制造业需求的来源之一。根据年初的数据,建筑业对经济周期的熨平效应是显著的(见专题“2019,经济弹性从何而来”),但这并没有带来制造业繁荣的趋势改善。自年初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制造业投资仍呈下降趋势。我们知道,制造业繁荣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下降的趋势,外部需求仍然是制造业需求的来源之一。出口交货值相对于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能低估。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由于出口提前和订单抢滩,出口下行拐点出现的时间晚于预期;2019年,h1叠加了海外经济放缓的因素。从2018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1.7%、3.9%和1.4%,进一步导致制造业需求放缓和制造业投资预期下降。
第三,高盈余源于供应方环境的边际变化。自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高盈余。考虑到盈余通常意味着外部需求相对强于内部需求,更难理解年初以来的高盈余数据。回顾2014-15年,国内需求弱于外部需求导致中国出现“衰退盈余”;然而,自2019年初以来相对稳定的国内需求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一逻辑。
我们知道,其中包含的一个新因素是国内供应方环境的边际变化。自2016年以来,供应方改革政策一直保持着国内供需的紧密平衡。这不仅使生产者价格指数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而且由于产出缺口的存在也支持了进口。作为国内供求关系的晴雨表,ppi和进口在历史上高度相关。然而,自今年以来,许多关键工业产品的产量导致供需之间的紧密平衡发生了微小变化,国内需求大致稳定,工业产品供应略有增加。高频数据还显示,工业原材料的价格趋势正在减弱,而产出缺口的缩小可能会削弱国内需求对进口工业产品的消化能力。从q1的导入数据和ppi数据中,我们可以部分观察到这一特征。
核心假设风险:
投资下行压力超出预期;出口下滑风险超出预期
标题:盛旭:如何理解年初以来宏观数据的两种背离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