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7月17日上午,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令,处决了2018年除夕杀害三人的张口口。

▲数据源:新华瑞斯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网民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在17日达到顶峰,但并没有随着死刑的执行而停止。“司法公正”、“道德与法律”和“血亲复仇”等话题继续引起网民的深思。有网友表示,张口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堂深刻的普法课,也是对推进法治的深刻警示。

同情属于同情,法律属于法律

张口案发生在2018年2月15日。凶手张口口用刀当场击毙邻居及其长子王晓军,刺伤其三子王,获救后死亡。犯罪后,张口口逃跑,两天后自首。

张口案案情不复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院确认了杀害三名受害者的犯罪行为。同时,由于张口口没有任何精神疾病等辩护理由,他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从案件的审理程序来看,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张口口提起公诉,经历了第一、第二、死刑复核程序;辩护律师全程参与,为张口口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媒体依法公开报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回应。因此,依法惩处是无可辩驳的。

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思客数理话

▲数据源:新华瑞斯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然而,仍有许多人对张口口表示同情,甚至质疑判决。一些网民认为张口口是为母亲杀人的“孝子”,他的辩护律师也认为张口口是“为母亲报仇”,所以请求法院给他一个活命的机会。

然而,同情归同情,法律归法律。从自然法到成文法,从正义、人情到国家法,故意杀人必须受到惩罚。这一案件,经过一年半多的时间,经历了法律与人性之间的大讨论,经历了犯罪心理学、情感梳理和替代感的争论和热烈讨论,最终回归到行为和结果法治的基本理念。在一个现代文明的法治社会,“私权复仇”是不应该提倡的。相反,它应该由法律来决定以停止争端,而正义应该由正义来主持。从这个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张口口犯罪行为的惩罚,也是对未来人们可能进行的“私人报复”的警示。

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思客数理话

▲张口口案一审庭审现场。图片来源: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

如何让这种悲剧不再发生

张口口案的来龙去脉持续了23年,涉及两个家庭和五条生命,令人痛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众法律素养。经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当年的判决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但似乎不符合张口口中“杀人为命”的传统观念和一些人的简单认知。这不仅是20多年后张寇举刀的“理由”,也是今天一些网民同情他,甚至呼吁“为母亲报仇,不要死”的心理基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肃认为,当事人对判决不满是任何社会的普遍现象。这并不意味着司法判决有问题,也不意味着不满意的当事人可以走自己的路,甚至以所谓的报复来挑战司法判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公众的法治教育,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并加强对问题的回应。如果张口口把前一个案子的结果和过程解释清楚,让他知道判决是不公平的,他也许能解开心中的疙瘩。

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思客数理话

▲张口口案二审庭审现场。图片来源:@陕西高等法院

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受创伤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值得关注。张口口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亲人的死亡,这无疑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此外,他极端的个性和未来生活中的艰辛将他人和自己推向了死胡同。有专家认为,要及时关注张口等人的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和护理,防止他们走极端。有网友认为,如果时间回到1996年,未成年的张口口就可以得到心理咨询和生活援助,或许复仇之火就会熄灭。

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思客数理话

媒体应该为报道热点事件承担社会责任。在张口口事件中,由于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片面甚至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虚假报道,一些网民对张口口的行为有了先入为主的同情,这种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变。媒体在报道热点案件时,应坚持客观真实的底线,不要让主观臆断挑战客观真实,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报道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思客数理话

制片人:刘娟

作者:唐慧,张训志,黄洁新

制图:王雅珍李泉

动态效果:邱

访谈:谢

编辑:郭建伟

校对:马

标题: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思客数理话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