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7字,读完约3分钟
对于银行来说,lpr报价机制的改革也是银行自身改革的时机。虽然净息差的降低在短期内是不可避免的,但改革的意义在于迫使银行走出舒适区,通过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挖掘有增长潜力的信贷资源、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减少无效信贷扩张,增强风险偏好,从而保持净息差的稳定。
改革后的贷款市场报价(lpr)今天将迎来第二次报价。随着周一8000亿元RRR整体减持资金的“加持”,市场预期第二次lpr报价将继续小幅稳步下跌。
早些时候,国务院提议“大幅压低实际利率”。然而,在lpr首次报价结果公布后,最近一年4.25%的lpr水平仅比之前低6个基点,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10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
随着2650亿元人民币的中期贷款(mlf)在周二到期,中国人民银行只降低了利率并保持不变,中国人民银行没有跟进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下调。在美联储周四再次降息后,市场要求尽快降息变成了一厢情愿。支持尽快降息的人提出了政府一再强调实际利率水平应该“明显”下调的理由,这被解读为一种延伸。为了大幅度降低低利率,降低RRR还不够,降低多边基金利率也非常重要。
然而,实际上,如何调整货币政策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上述原因似乎忽略了两个问题:第一,在lpr报价过程中,报价是以“mlf+价差”的形式进行的。MLF只反映了银行债务方的边际资本成本,在定价模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此外,目前一年期lpr和一年期mlf利率之间的息差超过90个基点,这被空.大大降低了进一步降低mlf利率可能对促进lpr的明显下降没有明显作用。第二,市场过于关注官方提出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的建议,却很少提及官方也强调“运用市场化改革手段,促使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而促进实际利率的下降。如果我们仍然期望实际利率下降来调整政策利率,这是否违背了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对于银行来说,lpr报价机制的改革也是银行自身改革的时机。虽然净息差的降低在短期内是不可避免的,但改革的意义在于迫使银行走出舒适区,通过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挖掘有增长潜力的信贷资源、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减少无效信贷扩张,增强风险偏好,从而保持净息差的稳定。由于强调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的思路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手段,使银行能够在改革的压力下提高自身的内在实力,扩大lpr在新增贷款中的应用,进而降息,或走一条更为可行的道路。
标题:证券时报头版评论:LPR迎来二度报价 银行应抓紧锤炼内功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