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0字,读完约5分钟
□国海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郭毅(000750,诊断)
最近,国家统计局在10月份公布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其中,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8%,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1.6%。可以看出,价格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分化。笔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是充分的,不仅有能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有能力通过调整相关政策稳定经济。
价格数据被分割
受天气等外部事件影响,食品价格自第二季度以来持续上涨,这是今年cpi上涨的主线。但是,除食品价格外,非食品类cpi呈现下降趋势,呈现一定的收缩特征。这反映了转型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值得更多关注。与此同时,ppi趋势与非食品类cpi项目基本一致,这也验证了经济繁荣衰退导致工业品价格下跌的逻辑。
鉴于近期物价数据水平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压力并存的现象,笔者认为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应该通过供给方的产业政策来解决,宏观经济政策不必过分关注。然而,非食品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在清除通胀“迷雾”后回落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问题。
扩大需求的多项举措
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风险防范和结构调整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经济也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风险上升,对我国外向型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市场需求影响,中国第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4%、6.2%和6.0%,增速放缓。一些商品供过于求导致了价格通缩问题,这是中国经济下行时期的具体表现。
要解决非食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通缩压力,关键在于扩大内外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鼓励居民消费、刺激企业投资和促进商品出口来实现。
在鼓励居民消费方面,年初对个人所得税机制进行了调整,有效减轻了工薪阶层的税负,增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有效启动农村市场,用更多的改革手段扩大消费。其中,农村地区的潜在消费能力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金融危机后“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政策出台已有10年。农村家用电器和汽车的“折价”需求很大。相关部门可以研究实施2.0版“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充分释放农村消费需求,提升整体消费水平。
更重要的是,“用更多的改革手段扩大消费”直接指的是中国消费体制中的结构性和深层次问题,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突破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缺陷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人们“不敢花钱”。因此,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是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缺陷,突破居民消费瓶颈的重要切入点。
在刺激企业投资方面,可以采用金融手段、货币工具和深化市场改革。在财政政策方面,第二季度的减税和减费措施对刺激企业经营活力的作用已经显现。下一阶段,要继续完善减税、减费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功能,加快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额度落地,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推进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投资工作,牵头参与筹集更多新兴产业投资资金。
在货币政策方面,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总量与结构并举”的思路。就总量而言,应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并及时运用降息和RRR降息等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结构上看,我们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从“宽货币”到“宽信贷”的传导渠道,利用定向宽松工具。
在深化市场改革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改革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将全力推进科技板块、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改革,为完善制度打好基础,加强信息披露,控制上市企业质量,激发投资者参与热情。
在促进商品出口方面,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出口出现了许多亮点。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推动rcep协议正式生效,加快中欧投资协议、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议和中海自贸区协议的谈判进程,降低对外贸易壁垒,推动中国优质商品走向世界。尽管外部需求总体不足,但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总体不足背后的结构性机遇,最大限度地降低贸易不确定性对出口的影响,加强与传统战略伙伴和有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以减轻外部需求不足的压力。
总体而言,目前非食品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收缩的迹象不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释放活力,但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充足,既有能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也有能力通过相关政策调整稳定经济。我认为,从消费、投资和出口入手,“三管齐下”的政策调控不仅可以实现经济转型期的平稳过渡,还可以完成经济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标题:靳毅:多管齐下应对价格数据分化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