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增加138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05亿元,均高于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高增长,新增社会融资主要来自新增人民币贷款和表外融资,而票据融资同比增速放缓,银行贷款意愿增强。可以看出,11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出现了双重复苏。
金融数据的恢复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经济增长将在未来保持稳定。
金融数据往往比经济数据领先一步。到年底,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有所改善,表明明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触底企稳有许多积极因素。这种判断不仅仅来自财务数据的恢复,而是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
首先,社会融资中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6万亿元,同比增加1300多亿元,成为社会融资增加的主要支撑,同时短期票据增长放缓,表明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预期有所提高。银行放贷意愿的增加对实体经济有利。除了银行的信贷供应,更重要的是观察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否得到了提振。11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托贷款数据均同比增长,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报告显示,企业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5.9%,好于去年同期。上述迹象可能表明,企业的贷款需求和信心正在缓慢恢复。
第二,反周期调整的运用逐渐出现在金融数据中。新增企业贷款好于去年同期,表外融资增加,表明反周期调整提振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减税减费、地方专项债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管理等稳定投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资本约束,提振了制造企业的投资意愿,这也反映在各种贷款数据的反弹上。投资复苏将持续到明年,这将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同时,家庭贷款增加683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689亿元,表明房地产投资仍有较强的弹性。在政策层面,明确提出房地产不应作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手段,表明“住而无房”和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控机制始终是长期目标。然而,房地产投资确实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不以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的前提下,应更多地运用基于城市政策的差别化调控和以土地供给为重点的改革手段来稳定房地产投资。
许多市场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这得益于反周期调整的逐步奏效、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的复苏、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强劲反弹以及外部不确定性的暂时减少,这也符合1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的趋势。下一步,要继续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快从“宽货币”向“宽信贷”过渡,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应加强财政和税收等反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并加强对制造业、消费、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以促进经济稳定。
标题:金融数据回暖释放经济企稳信号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