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34字,读完约10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是跨越障碍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经济体系。只有形成现代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趋势,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财政资源是国家的核心战略资源,其服务必须服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微观基础。为了提高新时期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我们必须在《建设现代经济制度的伟大文章》中进行深入的探讨,主动去寻求建设现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一是以现代经济制度建设为发展方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核心任务。在新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首先要具有适应现代经济制度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经济体系是指“建立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贡献,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的能力。”上市公司具有直接融资、价格发现、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等制度优势,是实现创新引领和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新时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以促进创新引领和协调发展为发展方向,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微观基础,并体现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构建创新引领和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发展;三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引导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动能;四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世界级企业先锋。
培育适应现代经济制度特征的上市公司,必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为了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具备制度竞争优势。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在市场的包容性、规则的稳定性和制度的先进性上,制度的先进性是核心竞争力。比较2007年和2017年全球市值最大的前10家公司,它们在2007年主要分布在能源和金融行业。中国的三家做空上市公司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香港股票01398)、中国石油和中国移动。201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公司,中国入围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Batj和tmd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代表,具有现代经济引领创新、协调发展的特点。如果中国上市公司中没有batj和tmd,这将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的一次巨大考验。根据美国著名风险投资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数据,2015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超过了欧洲,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调查显示,中关村只有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000931)可以在国内上市。创新创业型龙头企业之所以不能在中国上市,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容量,而是因为制度的包容性和市场的适应性。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上市公司是“稀缺”资源,资本市场应增强创新型公司甚至“颠覆性创新型”公司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形成以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为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质量标准。2017年,419家境内上市公司中,80%为战略性新兴产业,360家公司实现了境内重组上市,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新发展方向。顺应现代经济制度建设的需要,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发行和上市制度的整体转型,加大ipo制度、再融资制度、并购重组制度改革力度,增加制度供给,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快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推动上市公司实现质量转变、效率转变和动力转变,这应该是资本市场推动现代经济制度完善的重要方向。
第二,以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取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内涵。高质量的发展意味着从“有或没有”到“好或不好”的转变。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8年的发展,上市公司总数已接近4000家,涵盖了全部18个行业,但这仅仅意味着中国经济能够在快速增长阶段解决“有无”问题。2017年,国内上市公司排名前三位的行业是机械制造、基础化工和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71家金融行业和226家房地产建筑业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64%;然而,2139家上市制造企业仅占上市金融和房地产企业总利润的30%左右。相比之下,金融房地产行业的净利润仅占总市场的26.7%,而制造和服务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净利润。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以创新为先导、协调发展、促进融合的现代经济制度特征尚未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取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构建新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征、绿色为普遍形式、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破坏性创新”。一些研究表明,人工智能与脑科学、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新能源和再生医学的结合等科学研究方向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夕,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甚至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此外,有迹象表明,下一波技术可能不再由一两项技术突破引领,而是由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工程、材料科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集团共同努力。,这将引发更大的代际变化。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与国际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企业在R&D的投资与美国企业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未来几年,我们能否在科技代际变革或“破坏性创新”领域抢占一席之地,争夺主动权,将取决于中国资本市场对高质量上市公司的孵化能力。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高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最佳形式,具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发展优势。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应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转变、引导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化增长动能的“晴雨表”,形成发展质量的风向标。
第三,把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作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现代经济体系基础。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的方式。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国内上市公司3399家,总资产216.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8%,净利润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2%。2017年,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为978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1125家,占公司总数的33%,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8%和29%,R&D费用占营业收入的3.6%,高于全市场1.4%的平均水平。
为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结构失衡和结构不规范的问题。2017年半年度报告显示,银行业25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为7746亿元,占上市公司利润的46%;金融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为8927.26亿元,占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53.23%,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占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有260家上市公司的利息占利润的50%以上,有539家上市公司的利息占利润的30%以上。这表明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增长推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研究,截至2016年底,实体部门的债务余额(不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的双重计算)为168.8万亿元,年利息支出为8.2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08%,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随着经济增长率下降和杠杆率上升,新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支付的年利息之间的差距将会加大。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脱离现实、虚拟化”特征,形成了重大的潜在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重点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把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上市公司是现代经济制度的重要微观基础。上市公司的发展必须坚持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问题导向,形成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体现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提升实体经济资源要素的质量标准、政策导向和制度供给。
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形成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上市公司的公共信用是促进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上市公司质量保证机制,如公司治理结构、把关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其功能是维护上市公司的公共信用,防止欺诈行为形成泡沫经济。政府监管在上市公司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监督市场化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并在机制中出现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时采取执法行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无论是公司治理结构、把关机制还是信息披露制度,中国资本市场都面临着市场主体不成熟、基础制度不完善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的挑战。因此,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不能也没有条件照搬西方模式。
目前,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依法、全面、严格监管。加强监管的作用是“保健”和“治疗”,即对上市公司进行“保健”,通过日常监管,包括现场检查,防患于未然;督促中介机构通过综合监管回归职责,建立信用资本约束机制,监督把关机制有效发挥作用;通过严格执法,我们可以为市场主体治病,刮骨解毒,维护社会信用。二是大力提高智能化、科学化监管水平。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和金融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监管和应用,提高科技监管能力和水平,推进监管体系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第三,坚持上市公司治理的国家属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强化政策导向和规则导向,引导上市公司处理好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界限,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权责分明、运行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上市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现代经济制度的建设。
最后,坚持上市公司发展实体经济的方向,防止股价异常波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实体经济发展不好,上市公司质量不达标,股价严重偏离实际价值,股市背离经济基本面,就会形成泡沫,泡沫最终会破灭。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重要判断为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指明了正确方向,必须作为防控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的根本依据。(作者是中国证监会天津监管局局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标题:安青松: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