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9字,读完约5分钟
当前和未来,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国金融业客观上要求改变过去的资本流动、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这不仅是新时期金融业的问卷调查,也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强有力的监管、稳定的货币、风险防范和新技术等系统性外部压力深刻改变了传统金融竞争的逻辑。
首先,强有力的监管深刻改变了金融市场竞争的逻辑。目前,中国严格金融监管的氛围正在形成。近日,银监会对三家银行罚款1.83亿元;中国证监会对信息披露违规、市场操纵和内部交易等5起案件实施行政处罚;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了一些典型的外汇违规案件。这些巨额罚款是过去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的延续。与此同时,旨在弥补金融监管缺陷的沉重文件陆续落地,委托贷款、资产管理业务、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股权行为等曾经具有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相空的领域也相继受到监管。然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也对严格监管氛围、积极加强业务规范、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抱有期待,整体金融市场的混乱将会趋同,这将深刻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逻辑。金融市场中常见的竞争手段,如“边缘球”、“套利”和“违规”,将大幅减少,并将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在一个开放、透明、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中,金融竞争更多地体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第二,货币环境的正常化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规模驱动的商业逻辑。经过十几年的波折,发达经济体的运行总体上有所改善,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断增强,就业市场活跃,通货膨胀压力显现。2018年3月22日,美联储自2015年12月以来第六次加息,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将加息三次。尽管欧洲央行维持当前零利率政策不变,但已将月度债券购买计划减半,并积极寻求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去年11月,英格兰银行宣布自2007年以来首次加息。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中心明显上升。从危机应对到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必然会从“宽松”转向“紧缩”,这将对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张形成强有力的反制措施,促使金融机构更有效地管理表内外期限错配,谨慎选择市场机会。截至2018年2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增速继续下降。其中,银行负债增速近年来首次降至8%以下,至7.7%。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适应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资产结构,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合理分配和平衡资本价格、期限和风险的多重关系,已成为当前经营的重点。
第三,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将深刻改变金融机构风险管控的逻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这将深刻改变金融机构风险管控的逻辑。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合理平衡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将成为金融机构不得不考虑的重大问题。高质量发展将是金融业的主题。金融机构不能因为应对股票风险和控制新风险的内在要求而退缩,从而减少它们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归根结底,要打好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从根本上讲,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对各种金融风险,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促进信贷资产配置结构的优化。
第四,金融技术将深刻改变金融供给的逻辑。金融和科学技术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金融服务领域。传统的金融服务供给依赖于“面对面”。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供给的情景将不再局限于实体网点。中国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全面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服务率大幅提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银行网点,智能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正逐渐取代银行大堂经理成为时尚。随着远程开户技术和人像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银行账户的开立和atm机的使用将不可避免地与过去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凸显了信用风险模型的价值,这可能会对当前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流程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在证券和保险业的应用也在加快。随着网上证券业务的普及,证券公司的实体营业部正在丧失其存在价值,网上销售保险产品逐渐成为行业习惯。特别是,大数据和自动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收集和处理财务信息的能力;人工智能涉及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金融风险监控和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衍生出类似于点对点借贷的金融服务,提供类似于智能投资的智能金融服务。
面对金融竞争逻辑的变化,金融业的转型应始终围绕“回归原点”,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应聚焦实体经济;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做好金融市场细分,中小金融机构深入培育本地或区域市场;明确金融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完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内部风险防控体系;顺应金融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加强金融技术的应用和布局,积极运用技术优化金融业务流程和效率。
标题:陈涛:传统金融竞争逻辑发生变化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