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2字,读完约7分钟

严书记的事情还没定下来,王局长的事情又来了。

著名的四川省广安市委副书记,因为在微信群中“严女士”大吵大闹要动用公权力开除幼儿园教师,而受到省纪委监察委员会的关注。18日,严书记涉嫌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检监察调查。

近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也因其前儿媳的报道而进入公众视野。根据举报信,王主任拥有价值超过1亿元的17处房产,以及别墅和跑车。虽然还没有官方的回应,但它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有人开玩笑说,从情妇到前妻再到儿媳,女性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力量。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笑话是笑话,但背后的真正问题值得思考。

管理

其实,不仅仅是严。这种从“关注”到落马的现象在反腐过程中并不鲜见或新鲜。

例如,早在10年前的2008年,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就曾因“高价烟”而进入大家的视野。

周久耕被网民曝光吸食价值1500元的“昨日明日之王”香烟,之后被发现佩戴名表、驾驶名车。三个月后,南京市纪委宣布,周久耕因严重违纪和涉嫌犯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一年后,周久耕因收受贿赂被判处11年监禁。

2012年,陕西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张新闻照片显示,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大才微笑着出现在事故现场,引发网民愤怒谴责。随后,网友“人肉”展示了10多张杨大才佩戴名表的照片。

陕西省纪委高度重视,及时查处,并将涉嫌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2013年,杨大才因收受贿赂和巨额不明财产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

舆论监督没用吗?这些案例已经给出了答案。

19日,《中国纪检监察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严书记事件”的评论文章,称群众对网上曝光的线索有“锐利的目光”,媒体不断追问“严书记出来走几步”,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回应舆论,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上的这篇文章说,“这是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相结合的典型,充分体现了我们制度的优势和全社会坚决反腐败的共识。”

依靠

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如果反腐败需要我们周围的人来报道,并且通过这个网络上偶尔的突发新闻来实现,那么组织的力量和纪委的监督呢?

依岛叔叔的观点,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切割。组织监督和国家监督拥有机构权力,是“正规军”;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两者优势互补。

毕竟,即使腐败分子也不能生活在真正的空,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口碑评价在普通人当中是最清楚的(603883,诊断单位)。

这就是毛泽东1945年著名的“洞穴对”的本质——如何跳出“其繁荣也是繁荣的,其死亡也是突然的”的兴衰周期规律?毛泽东的回答是:“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放松。只有当每个人都有责任时,人们才不会死亡。”

你也可以从数据中窥见本质。

例如,去年7月,王岐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央12轮检查共处理信访159万件,同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次,发现各种突出问题。8200多人——注意中央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检查的干部水平比较高。相对来说,这个数字已经很大了;

另一个例子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说,2017年对国家纪律检查和监督机关的纪律审查显示,国家纪律检查和监督机关共收到273.3万封来信和来访,处理了125.1万条线索,28.4万次谈话,立案52.7万起。处置527,000人(包括443,000个党纪);

2016年,信访253.8万件,问题线索73.4万条,信访14.1万件,立案41.3万件,处罚41.5万人(含纪律处分34.7万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群众监督已经成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一部分,形成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谈话来信询问-案件调查-处罚”的链条。群众来信来访是第一个环节,从这一环节出发,对线索进行梳理和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换句话说,人民监督和组织监督是有机结合而不是分离的。

这种做法也为制度化的尝试提供了营养。

在“严书记”发生的四川,两年前,省纪委和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舆论监督,坚持贯彻落实八项中央规定精神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舆论监督的主体作用,探索媒体、群众和纪检监察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坚决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侠客岛:从严书记到王主任 “偶发性”背后的真问题

思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群众”的最大支持者,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成功地推进。几十年前的革命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真理。

看到豹子了。人们质疑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如果我们仅仅依靠“零星的”,就很难保证其持久性。比如严书记,要不是严夫人高调偷镜,恐怕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不会这么快落下。

我们在赞扬四川省纪委迅速回应舆论、及时介入案件调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家庭财产、配偶子女、重大个人事务申报、“因病晋升”等方面的制度和执行是否存在漏洞。

坦率地说,腐败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减少库存和控制增量当然需要时间,不可能一次完成。这就是为什么领导者一遍又一遍地说“永远在路上”。

事实上,在去年的文章中,岛叔叔已经从王岐山的署名文章中读出了领导人当前对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我们党长期执政,全面执政。最大的挑战是有效监督权力。要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解决自我监督问题,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我们党通过检查加强党内监督。揭露客观存在的问题显示出高度的自信和坚定的决心...

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形成很长时间了,解决它们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政治检查也将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完善。只要我们保持坚强的决心,敢于正视现实,正视矛盾,把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就有信心跳出“繁荣昌盛,死也是突然”的历史周期规律,探索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道路,从而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永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侠客岛:从严书记到王主任 “偶发性”背后的真问题

今天在家看电视的道叔叔发现,在上海“教科书式执法”的警察新闻中,一位警察说了一句很有意义的话:“领导要我们习惯镜头下的执法。”他们做到了。事实上,这句话可以延伸到今天许多公共权力需要习惯“镜头下”。

“在镜头下”本身意味着开放。事实上,有了互联网的“广场效应”和中央政府倡导的普遍的“科技赋权”,“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有更多的现实可能性。严局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相信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例子。

标题:侠客岛:从严书记到王主任 “偶发性”背后的真问题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