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在农村振兴过程中,资金短缺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国家每年都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上投入大量资金,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振兴农村的钱从哪里来?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拉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振兴,特别是农业企业投资农业和农村的积极性和活力。

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背后的重要支撑。这些企业在农村地区出生和成长。它们自诞生以来,就与农民密不可分,成为当地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还有一些农业企业通过吸引地方政府的投资而获得工商资本。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极其落后、资金严重短缺的农村地区来说,工商资本不仅带来了充裕的资金,也带来了现代农业生产的要素。例如,浙江省安吉县地铺街的陆家村过去是山区的一个贫困村。通过吸引超过20亿元来建设21个家庭农场,它在短短六七年间从一个贫穷的村庄变成了中国著名的富裕村庄。

【大家谈】撬动社会资本下乡 善用各方资金惠农

农业企业是农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农业企业,还是引进的工商资本,都以自身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优势,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它在实施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小农户分享发展成果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真正激活了一个地区,扩大了一个行业,带动了一个农民;吸引和聚集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高地,解决空农村产业集中化问题。

【大家谈】撬动社会资本下乡 善用各方资金惠农

然而,由于农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慢、恢复时间长,企业需要忍受孤独才能不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在逐利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到农村“围地赛跑”,长期租赁农民的土地“种屋”,建造豪华别墅或私人住宅,导致“非粮化”和“非农化”的趋势;一些企业带着浓厚的投机色彩下乡,钻国家政策空的空子,拿国家的农业补贴,盲目上马项目,造成土地流转的“泡沫现象”,甚至出现企业赚不到钱跑掉,把所有风险转嫁给农民的现象;一些企业下乡后,没有与农民建立利益联动机制,排斥农民,替代农民,甚至与农民竞争利润。老板们变得富有,但农民被边缘化,成为现代农业的局外人和旁观者。这些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农业企业和涉农资金才能真正为农业服务。

【大家谈】撬动社会资本下乡 善用各方资金惠农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优化政策,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保证企业的土地供应,激发企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为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建立一道“防火墙”。首先,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准入条件严格,允许其投资现代种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产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旅游等重点领域,引导工商资本真正到农村去“种地”。其次,建立农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政府部门应帮助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或“企业+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与当地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不仅要让老板发财,还要让农民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多途径致富。第三,建立工商资本下乡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在这方面,一些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例如,一些地方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实施租金预付制度。一些地方建立了工商资本对农业投资的监管制度,可以动态监控资金下乡后的运行全过程,防止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和半工半读项目,有效保护工商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等的权益。(作者:刘辉)

标题:【大家谈】撬动社会资本下乡 善用各方资金惠农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