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8字,读完约5分钟
赎回潮再次出现,不赎回频繁发生。7月份,股市迅速上涨,随后出现波动和调整。可转换债券市场具有较好的盈利效果。截至8月14日,上市可转换债券和公开发行股票的中间价较5月份的低点上涨了10%。部分优质标的价格和平价迅速上涨,可转换债券进入转换期的赎回压力加大。从7月到8月14日,宣布赎回的可转换债券已达18只,与今年2-3月持平。另一方面,宣布不予赎回的可转换债券数量创下新高。从历史上看,在今年6月之前,该公告表明,由强赎回条件引发但未赎回的可转换债券数量相对较少。一般来说,宣布不赎回的时间大多是在市场好转或有整体上升趋势的时候。
交易所的赎回规则是什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可转换债券的赎回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符合赎回条件的,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要求赎回权在公告前行使;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今年6月修订的《创业板上市规则》要求,在满足条件的下一个交易日,应明确披露是否行使赎回权。
不可赎回的可转换债券有什么特征?截至8月14日,已有21只可转换债券宣布不赎回,今年新增16只债券。天马、林深、泰晶和古嘉可转换债券在宣布不赎回后再次被赎回。可转换债券不可赎回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可转换债券期限短、缺乏紧急赎回、可转换债券早期票面利率低、利率压力相对较小。另一种可能是股票不多,希望自然转换成股票。短期内赎回股票可能会抑制股票的股价。然而,从未转换股票的余额和历史上未赎回债券的期限等指标来看,没有明确的规则。此外,在已触发赎回条件但目前尚未公布的可转换债券中,一些高价格、高溢价的可转换债券已经存量较少,热钱的参与可能相对较多。此外,如果平价较高,且可转换债券的溢价不接近于0,那么在持有这些可转换债券时有必要更加关注可能的赎回风险。
-
1.赎回潮再次出现,没有赎回频繁发生
7月和8月,可转换债券的赎回量再次上升。今年第一季度,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情绪高涨,从2月到3月,可转换债券出现了一波“赎回潮”。7月份,股市迅速上涨,随后出现波动和调整。可转换债券市场具有较好的盈利效果。截至8月14日,上市可转换债券和公开发行股票的中间价较5月份的低点上涨了10%。部分优质标的价格和平价迅速上涨,可转换债券进入转换期的赎回压力加大。从7月到8月14日,宣布赎回的可转换债券已达18只,与今年2-3月持平。
另一方面,宣布不予赎回的可转换债券数量创下新高。截至8月14日,已有21只可转换债券宣布不赎回,今年新增16只债券。从历史上看,在今年6月之前,有消息称,引发强烈赎回条件但未赎回的可转换债券数量相对较少,7月份,这一数字迅速上升至9。一般来说,宣布不赎回大多是在市场好转或有整体上升趋势的时候。
2.交易所的赎回规则是什么?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在可转换债券的赎回规则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符合赎回条件的,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要求在行使赎回权时予以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今年6月修订的《创业板上市规则》要求,在满足条件的下一个交易日,应明确披露是否行使赎回权。对于决定行使赎回权的人,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在赎回期结束前至少发布三次赎回公告,而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在条件满足后的五个交易日内至少发布三次赎回公告。
对于已经触发赎回但尚未赎回的可转换债券,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创业板可以根据提前不行使赎回权的公告日期重新计算天数,而深圳证券交易所除创业板外计算相对困难。
3.不可撤销可转换债券的特征是什么?
在宣布不予赎回的可转换债券中,天马、林深、泰晶、古嘉可转换债券在未赎回后再次赎回。天马和泰晶两次宣布赎回前不赎回,而林深和古嘉在下次条件触发时赎回,但林深花了更长时间才再次触发。
不赎回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可转换债券的赎回主要是为了促进股票的转换,因为赎回价格相对较低,理性的投资者会选择转换成股票。发行人选择不赎回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可转换债券期限短,不急于赎回。不赎回公告中的表述类似于“期限较短,目前已安排相关资金支出”,可转换债券前期票面利率较低,利息压力较小。二是股票不要太大,希望股票自然转换,短期内强制赎回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正股的股价。
从未转换股票的余额和历史上宣布不赎回的可转换债券的期限来看,近一半的期限不到一年,而且大部分股票规模较小,三分之一的未转换股票不到50%。但也有爱华可转债、金河可转债等案例,持续时间超过2年,转换率很低,存续金额超过6亿。一般来说,没有明确的规则。
在已触发赎回条件但目前尚未公布的可转换债券中,一些高价格、高溢价的可转换债券已经处于小盘股状态,热钱的参与可能相对较多。此外,一些目标有很大的平衡。对于那些平价较高且可转换债券的溢价不在0附近的人,在持有这些可转换债券时有必要更加关注可能的赎回风险。
标题:海通固收:转债近期赎回及不赎回情况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