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46字,读完约8分钟
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技术首席经济学家。
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方面,它关注国际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它坚定地开放促进改革以适应一切变化。特别是要搞好新型城镇化,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开放应对后大流行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
文本|沈建光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突然爆发的肺炎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在中国的分阶段控制,恢复工作和生产进展顺利,国内经济继续回升。展望下半年,考虑到危机下反周期政策的大幅增加,1万亿元特别债券和3.75万亿元特别债券将直接到达当地,这将有助于推动“两新一重”投资的复苏,缓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支持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反弹。然而,在疫情之下,中国的经济复苏稳定吗?我们认为,今后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应对以下四大挑战。
着力增强消费反弹的可持续性
2020年,在疫情形势下,国内消费受到明显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疫情最严重的1月和2月下降至-20.5%。随着二季度疫情防控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生产恢复,消费重新启动。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2.8%,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网络消费是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拉动消费的重要增长极。1-5月,实体网上零售同比增长11.5%,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4.3%,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此外,从京东的消费大数据来看,得益于疫情正常化下国内商品供应链的不断修复,居民的消费意愿有所提高,多站点优惠券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使得电子商务公司能够联合盈利来支持“6?在18“网络推广节”上,京东的网络消费在6月份大幅反弹。
我们认为,消费的复苏意义重大。一方面,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最大引擎。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另一方面,随着境外疫情的蔓延,除了防疫产品、网上设备等与疫情相关的商品外,中国其他主要商品的出口均大幅下降。在外需疲软的前景下,内需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然而,尽管中国的消费在过去两个月有所反弹,结合京东的网上消费数据,可以发现当前消费反弹仍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特征。低收入城市、中西部一些省份和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影响更明显,当前消费复苏相对缓慢。下一步,通过出台政策支持措施稳定当前消费复苏势头,同时加大对消费薄弱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针对性支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财政定向支持、发放现金券和消费券等方式提高特定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保持值得称道的消费复苏势头的关键。
积极缓解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
民营企业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创造就业的最重要渠道。近年来,私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市就业机会,吸收了70%以上的农村外来劳动力。然而,这场突发疫情给私营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通过对2308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明显恶化。从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来看,报告期内样本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约-8.6%,而过去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8%;利润水平的恶化更加明显。一季度,所有样本企业的净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28.7%。在行业方面,休闲服务业、交通运输、纺织服装、汽车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同时,收益的下降也暴露了一些企业的债务风险。一季度,随着样本企业利润下降,上市民营中小企业的利息担保率从2018年的5.18倍和2019年的5.11倍大幅下降到目前的2.88倍,企业潜在违约风险明显增加。其中,超过40%的样本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导致负利率保证率,超过一半的样本企业的利率保证率小于1倍。从行业来看,休闲服务业的利息保证倍数为-1.63,77%以上的样本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极高;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分别是0.66倍、1.69倍和2.19倍。
因此,在稳定就业已成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背景下,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发挥民营经济就业“稳定器”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和金融支持,缓解企业经营和资金链的压力。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金融体系全年各类企业实现1.5万亿元合理利润”,这是支持金融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实施小微企业服务的重要举措。同时,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为银行资本、不良贷款的计提和处置预留前瞻性的政策储备,加大对企业融资担保和金融风险处置的金融投入,为银行不良率的上升提供必要的缓冲。
重视产业链断裂和转移风险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年”,但境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对我国产业链供需两端的影响需要高度重视。我们将8000多种海关进出口商品类别数据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下的31个制造业进行了匹配,发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进出口风险在国内所有行业中非常高;纺织和服装鞋类制造、设备制造、电机和设备制造的出口风险很高,容易受到外部需求下降的影响;油气、黑色、有色金属、木质家具等的进口敞口。高,对国外上游产品的依赖性强;与此同时,一些高科技产品(如光刻机)正面临“被卡住脖子”的风险。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产业链转移的风险增加。不可否认,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下,美国吸引制造业回归的呼声极其强烈,尤其是对芯片等高科技产品。一方面,美国增加了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另一方面,它呼吁TSMC在美国设立工厂。在此之前,特朗普甚至表示,他将偿还从中国迁回美国的企业,与工厂、设备、知识产权和基础设施相关的费用由美国政府支付。事实上,中美经贸协议的签署似乎并没有推迟美国吸引制造业回归的决心。
可以看出,在中美经贸摩擦、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产业链近年来加速了向外迁移。其中,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转移到了东盟国家,中国出口在全球的份额从2015年的最高值13.6%下降到了2019年的13.1%;同期,东盟出口比重从7%上升到7.5%,上升的份额与中国下降的份额基本相当。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的邻国墨西哥也占据了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高附加值商品的份额。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外部需求和移民冲击下的产业链转移风险。当然,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仍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实际上为避免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应对未来产业链转移的实际风险,有必要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改善经营环境,减少对外资的限制,并采取竞争中立原则,减少对民营企业的准入限制。此外,有必要增加政策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开放,这将有助于吸引投资,赢得更多跨国企业的合作,并赢得更广泛的反全球化支持。
稳步应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
疫情加剧了已经“不正常”的中美矛盾,也打破了年初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的良好谈判气氛。
事实上,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我们总是认为双方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阶段的差异体现在不同层面,涉及经济、贸易、技术、金融、经济体制、意识形态甚至大国之间的博弈。相对而言,在经贸领域,中美纠纷源于价值链中的不同分工,仍有回旋余地。但一旦引发其他摩擦,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最近,美国在香港的特别关税、中国股票的问责制以及鼓励产业链回归等方面做出了频繁努力,这意味着后流行病时代的中美关系将迎来一个新的格局。
从长远来看,从适应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由此暴露出的现有国际矛盾以及中美关系新格局的角度来看,中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它重视国际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它坚定地开放促进改革,以便应付一切变化。特别是要搞好新型城镇化,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开放应对后大流行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沈建光:经济复苏的挑战与应对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