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3字,读完约3分钟

如今,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各种产品的“带来的商品”,这要归功于新的基础设施系统,其背后有着惊人的规模和复杂性。“新基础设施”也正在成为后大流行时代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选择。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工地(2019年6月23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来源:新华社

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新动力”,“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有了优惠政策,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基础设施”,用科技的力量造福人民。

早在2018年,“新基础设施”就被频繁提及。2019年,“新基础设施”与“供应方结构改革”同时出现。疫情过后,用“新基础设施”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得更加清晰。

“新基础设施”侧重于“展望未来”的科技支持,如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对科技水平的整体要求高。因此,推进“新基础设施”,需要注入新的动能,而科技创新是关键。与过去相比,“新基础设施”更加强调生态系统的建设,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完成的。因此,国内ict产业生态合作伙伴需要共同努力,团结上下游形成合力,依靠“政府-生产-学习-研究-使用”的整合创新,完成“新基础设施”的伟大事业。

历军:解码“新基建”,开放合作是最佳路径

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从建设目标来看,“新基础设施”要求国内信息企业提高技术产品质量,建立适用于广泛行业的技术标准,提高从底层数据中心架构到上层软件应用系统的技术服务能力。

从应用层面看,“新基础设施”要求所有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政府、行业和其他应用单位共同行动,在信息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成果,共同构建应用生态。

从区域发展需求来看,“新基础设施”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然而,“新基础设施”并不能覆盖每一个城市,而是应该与当地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政府、产业、大学和科研等各方跳出简单的“基本建设思维”或“产业思维”,结合区域需求,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

最近,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加强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由此可见,“新基础设施”不会延续传统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简化投资,而是会为积累和长期积累打下更多基础,为当前科技强国战略和未来更多战略铺平道路。

当然,“新基础设施”的本质是基础设施。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许多基础设施的形式、构成、管理和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持续下去。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新基础设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凝聚ict行业的共同努力,不断前进。

新基础设施的“大河”需要不断汇聚协同创新的“浪潮”,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标题:历军:解码“新基建”,开放合作是最佳路径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