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2字,读完约4分钟
正如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侨水基金的创始人去年8月所言,“不在中国投资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投资”不仅意味着被海外市场对资产贬值的恐惧所“感染”,还意味着失去了参与“中国增长”的权利。
3月9日,上证综指下跌3.01%,深证综指下跌4.09%,创业板指数下跌4.55%。新投资者有点慌乱。然而,如果视野范围扩大,将会有许多令人安心的发现。
在最近的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活动中,全球投资者纷纷涌向中国资本市场并投票支持,冠军似乎已经准备好了。
事实上,竞选活动是虚拟的,但资金加速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实际上正在发生。
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数据,2月份a股市场通过沪港通和深交所吸引了8500亿元的买入资金,高于上月的5060亿元和去年12月的4500亿元,是去年2月份3312亿元的数倍。3月的第一周,资金加速流入,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周购买总额接近2400亿元人民币。此外,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的数据,截至2月底,境外机构委托发行的债券总额为1.95万亿元,比1月份增加657.17亿元,表明境外投资连续15个月增加。
笔者认为,在全球投资者避险需求迅速上升的时期,中国股票和债券资产的快速持续增长是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的一张信任票。这次投票更有价值的是,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在抗击疫情、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双线作战”中获胜。
对于海外避险基金而言,选择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既有进攻性又有防御性,既有增长性又有安全性。
就中国的经济结构而言,它具有强大的内生增长力,可以用“进、攻、退、守”来描述。具体来说,包括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张开放等。
这些核心要素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弹性,以及在没有波动的情况下升级和发展轨道的能力。2月初,受春节假期和疫情防控需要的限制,我国部分行业和领域产能短命,“蝴蝶效应”向海外制造企业传导,也遇到了供应链中断、交货延迟等问题。由此可见,中国产能的恢复不仅是重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激活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第二,中国经济充分显示了政策紧张和资本市场在双线推进战争“流行病”和恢复工作和生产中的弹性。
自1月下旬以来,尽管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困扰,但宏观政策选择了“升级维度”,财政、税收、就业和外贸等政策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勇于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促进有序恢复工作和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利用了这一趋势。通过政策引导,将战争“瘟疫”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这也得到资本市场表现的印证。
自春节后a股市场复牌以来,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股指表现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实现了7%以上的涨幅。网络教育、生物医药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智能农业、农村振兴等传统产业转型,都率先吸引了大规模资本流入。
第三,新证券法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点。
近年来,许多海外投资银行对中国股市进行了评级升级,这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密切相关。
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法治供给,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路径。与此同时,高水平、高温度、高速度的配套措施相继实施:创业板的注册制度改革目标明确,新三板的综合改革方案细化,上市公司质量逐步提高...这些改革措施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因为从长远来看,资本市场改革寻求为实体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杠杆作用,形成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正如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侨水基金的创始人去年8月所言,“不在中国投资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投资”不仅意味着被海外市场对资产贬值的恐惧所“感染”,还意味着失去了参与“中国增长”的权利。
标题:证券日报头版评论:全球投资者为中国资本市场投下信任票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