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1字,读完约5分钟
周敬通范若英
2020年1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14次会议,研究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次会议的主要关切如下:
首先,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
这次会议明确强调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会议指出,“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持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贯重视。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的关键时期。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小企业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名副其实的发展生力军和所有者的渠道。一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市场自发的创新活力和“掉头”的灵活性,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大的特点,占企业的90%以上,吸纳了80%以上的城市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因此,在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会议抓住中小企业融资这一关键问题,指出“充分认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并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深化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方面部署了相关具体措施。
一是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议提出:“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综合运用各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实行差异化监管安排,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金融机构履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主体责任的有效激励机制。”预计未来政策的可能趋势如下:一是货币政策反周期调整力度有望加大,政策灵活性将增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20年货币政策可能下调2-3倍。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政策灵活性将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得到加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二是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2019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20年3月1日开始,现有贷款的定价基准将转换为lpr加分。预计未来lpr在贷款定价中的导向作用将显著增强,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下降。三是建立“敢贷、肯贷、能贷”的长效机制。监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差别化监管政策,简化核查程序,扩大商业银行独立核查权限,适当扩大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范围。商业银行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尽职豁免和纠错容错机制,消除一线人员的顾虑,激发其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和热情。
第二,深化金融供给结构改革。会议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体制改革,完善适应性、竞争性和包容性强的现代金融体系。”具体来说,一是着力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优化融资结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构建多层次、宽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第三,围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要求,构建包括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建设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本体系。
第三,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会议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促进中小企业信贷供给能力的提高。”这对提高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重要。首先,允许更多合格的中小银行通过发行永久债券来补充资本。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非上市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创新资本工具的实施。第二,一些公司治理、资产质量和业绩良好的中小银行将被推动在a股或海外上市。第三,中小银行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优化业务结构,有利于更好、更长期的风险控制。
第四,继续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会议提出:“要继续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加快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拓宽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政府融资担保的作用。一是加快小微企业多渠道共享信用体系建设,在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中小企业注册、生产经营、纳税、环保、法律事务等非金融信息。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对基层担保机构进行差异化评估管理。支持小微企业等包容性业务的评估应是重点之一,以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增强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第三,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根据担保机构小微企业和其他普惠业务的比例给予相应补偿,切实降低基层担保机构的费率。
(周经纬,中国银行(601988,诊断学)研究所高级经济师,范若曦,中国银行研究所研究员)
标题:如何多措并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