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2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特别提到了“有效投资增长乏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金融相关因素。在讨论如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同时,强调要改革和完善培育和扩大新动能的金融支持机制。因此,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的现实经济环境中,金融如何支持创新驱动的发展?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2月22日,在“两会”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第13次关于改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的集体学习,对这一问题作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金融生活和经济生活;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经济繁荣,金融繁荣;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金融。经济是身体,金融是血液,二者共存共荣。我们必须加深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可以看出,金融应该支持基于现实的创新导向发展。什么是基于中国的现实?就是立足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实际需要。在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的前提下,要支持创新引领的发展,就必须构建一个与创新过程血脉相连的金融服务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当代的创新过程和相应的金融体系。
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后,从根本上讲,信用实际上是由使用者创造的,而金融系统是这一创造过程的中介。从创新过程来看,无论是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还是创造新的供应链和新的组织形式,都必须解决“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或“从点到面”的推广过程的问题。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可以抽象地描述为“通过描述创新带来的预期结果来获得信贷(资本)注入”。
在实体经济中,现代R&D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合作,一个项目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员、资金和设备。一项研发成果通常是数百甚至数千项技术和专利的集成。曾经是R&D主流的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团体越来越少能获得重要的结果。在当代创新的推进过程中,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资本运作,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用户,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市场。随着信息和物流的快速发展,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庄”,经济活动可以更系统、更协调地进行,合作的范围和创新的影响将会更大,历史的车轮将会升级为“高铁”。目前,价值链的全球化已经彻底改变了工业生态系统,世界经济进入了“大创新”时代。只有引领伟大的创新,创新驱动的增长才能实现。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实际上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导致了中国的创新过程,特别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增长,其中许多是基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投入。因此,其背后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然而,资本是如何在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创造的呢?从根本上说,发达国家货币使用者的需求。
就企业的生命周期而言,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形式的金融服务,从初创到成长、上市甚至并购都需要不同形式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体系的支持。因此,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企业家精神和创造力来促进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也可以说,我们应该在中国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信用创新能力。
2018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市场,这表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新市场需求。把这种需求转化为创新的需求,再把创新的资本需求转化为中国自己的资本创造能力,我们可以说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
因此,上述过程实际上意味着当今世界资本投入产出关系的转变。过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需要从西方引进资本,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创新过程。现在,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它需要用自己的资本创新能力来支持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国进入金融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世界经济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正如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3月8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一带一路”合作使东非成为第一条高速公路,白俄罗斯首次拥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首次拥有海上通道,东南亚正在建设高速铁路。在全球价值链时代,只有改变全球资本的投入和产出模式,才能实现不再依赖西方资本的创新导向发展。(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研究员)
标题:贾晋京:金融如何支持创新引领型发展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