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8字,读完约7分钟
作者:任泽平,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心城市要引领城市群发展”。
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放开和放宽了对定居点的限制,使大都市地区受益。
长期以来,我们根据全球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倡导改变“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镇,统筹区域发展”的小城镇模式思维,确立了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战略。
本文是任泽平博士2月16日在中国发展论坛热点前瞻论坛上的讲话。
任泽平文恒达研究所熊柴颜楷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有一个长期的争论:小城镇模式还是大城市主导的大都市集聚模式?从文件和实践来看,过去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在区域内均衡发展”,即小城镇模式的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其初衷是避免其他国家走过的城市化弯路,如欧美大城市的疾病、拉美的贫民窟等问题,这也是相当多的中国学者和政策设计者所倡导的。这听起来很理想,关起门来思考似乎是合理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严重脱离现实,这与人口流动的趋势、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国际经验以及资源的市场配置相违背,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许多问题争论不休,因为看待问题的视野不够开阔,如果你关起门来造一辆车,那将是“几乎”和“更糟”。当我们放眼国际,许多问题会变得非常清楚。那么,为了回应关于城市化模式的争论,我们需要明确研究四个基本问题: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是什么?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小城市化模式规划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模式:小城市化还是城市群?
首先,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是:都市圈,城市胜利。
我们使用近百年的跨国数据,涵盖不同类型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巴西、中国等。,并发现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除了少数国家如德国,继续聚集在城市群和大都市地区,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人口分布均匀,该地区以平衡的方式发展。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一般经历两个阶段:从城市化到城市群。郊区化将发生在一些处于城市化后期的国家,如美国,但它仍然是大都市地区内人口分布的调整,没有人口返回小城镇甚至农村地区的总体现象。根据联合国自1950年以来公布的全球数据,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大都市地区,能源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而能源水平越低,人口增长越慢,甚至人口净流出越慢,例如人口不到50万的小城市。从1983年以来中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可以看出,第一、二、三线增长强劲,第三线停滞和第四线流出疲软。从过去一个世纪全球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来看,小城市化模式与经济规律是不一致的。
客观地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总体上是成功的,尊重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了人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主张“小城市化模式”的学者和政策研究者试图超越经济规则、市场化原则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试图通过行政手段人为地阻碍人口的自由流动、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和年轻人阶层的流动,这是相当自负的。
第二,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和基本规律:人们去更高的地方,人们去工业。
全球和国际人口流动符合经济-人口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完全市场竞争和个人同质的条件下,较高的人均收入将吸引区域外的人口净迁移,直至该区域的人均收入与其他区域持平。(参见:2018年中国人口迁移,不可控人口:从2016年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国际人口迁移规律与中国前景)。2012年,经合组织248个城市功能区的经济人口比例中位数为1.01,平均值为1.07。
由于规模效应、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大多数产业都有集聚效应,还有服务业、高科技、金融、制造业等。更明显。人们追随行业,人口自然聚集在城市聚集区,在经济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和就业机会较好的地区流动和聚集,特别是那些有才能和梦想的年轻人。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核心都是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
第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小规模城市化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人地分离,供需不匹配。
长期以来,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均衡区域发展”的城市化理念指导下,人口在大都市区聚集,但土地供给倾向于三四线城市,人口城市化明显偏离土地城市化。因此,人地分离,土地供需不匹配,这是三、四线城市房价高、库存高的根源。
第四,转变区域规划的主导思想:尽快建立中国城市群的城市化模式。
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9.6%,未来将有一个大的空空间。根据经济规律和国际经验,人们向城市群迁移的趋势还远未结束。到2030年,2亿新增城市人口的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
建议:
1.首先,我们需要解决深刻理解的问题。与小城镇相比,深刻理解城市群和都市圈更具有节地性、节能性、动态性和高效性,更符合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反经济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惩罚。小城镇化模式导致人地供需不匹配、一二线房价高、三四线存量高、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不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人民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资源浪费、内需不振、区域分割等。
2.尽快转变“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镇,统筹区域发展”的城市化理念,确立城市群和都市区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战略。小城镇模式的实质是利用行政手段来固化人口、土地、技术、金融等因素的流动,这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违背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固化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其实质是计划经济思想。建立城市群模式需要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如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的自由、充分流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社会保障的跨区域联系和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省际土地交换等。
3.大力实施人地联动,实现供需平衡。新增常住人口应与土地供应挂钩,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应增加建设用地供应,而人口流出的地区应减少土地供应。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
4.优化空人口分布,促进职业和居住的平衡。促进新人口向新城聚集,并积极在新城安排相应的产业,包括缓解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和新城的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以缓解交通拥堵。
5.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在城市群。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密度,推进轨道交通系统标准多元化发展,将目前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辐射式轨道交通系统改造成圆形“井”形。
6.完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增强城市活力。改变人口调控目标,保持相对开放的人口迁移政策,吸引本地区以外的年轻人。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任泽平:尽快确立城市群都市圈模式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