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4字,读完约4分钟
核心观点:应该注意的是,众筹捐赠是人们遇到困难时的一种必要的帮助选择,但绝不能将其视为“救命稻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有足够的抵御风险的力量,是减轻社会救助压力的根本措施。
通过水滴筹集资金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会收到“我朋友的家人生病了,希望大家能帮忙转发募捐”的爱心接力链接。然而,这个被许多人视为“救命稻草”的新事物也陷入了公众舆论的漩涡。近日,德云社喜剧演员吴和臣(本名:吴帅)突发脑出血。在拥有汽车和房地产的情况下,他的家人通过“水滴”发起了数百万的众筹,这遭到了一些网民的质疑,甚至被指责为“欺骗捐赠”。
对此,“水滴集资”表示,审计信息中没有明确“有车有房就根本不能发起集资”,但前提是“要按照平台的规定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该平台“没有资格审查保荐人的车产和房产”,只能要求保荐人公开解释其家庭的财务状况”以作出公开公告”,“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是否帮助他”。
过去,众筹事件消耗了公众的爱心,后来王对的集资提出质疑。为什么网上众筹经常暴露出“虚假捐赠”?在“王事件”中,一些捐赠者因为担心被骗而产生疑虑。即使他们亲自核实了王的病情,营救工作仍陷于僵局;在“罗尔事件”中,掩盖了他有房有车的事实,不符合普通国民认知中孩子生病“无处可去”的形象,欺骗了公众的感情,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一次,由于公众人物发起了数百万的众筹,吴和臣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媒体调查的过程中,网上购物、众筹文章、写假病历等一整套“黑灰色产业链”相继问世。
网上众筹捐赠的资金使用、救助风险、发起人身份和资产审计等问题,都不能因为被救助人的“软弱”和“怜悯”而被忽视。每个人的善良和爱都是有限的。即使是长期参与慈善救济的人也会考虑信任的问题,选择是否给予帮助。事实上,互联网上的捐赠信息非常复杂,很多网民因为分不清真假而变得麻木。他们要么选择继续观望,要么直接放弃捐赠以避免被欺骗。
可以说,网络传播扩大了众筹捐赠的关注度,而有待改进的平台管理使得“虚假捐赠”的闹剧无法终结。从长远来看,人们的信任将在一次又一次透支爱情的“欺骗捐赠”闹剧中耗尽。如果网络众筹平台始终不改变其运作模式,那么“欺诈性捐赠”就不会消失,一些“黑色和灰色的产业链”还会继续存在。
显然,网上众筹平台的准入、退出、管理和运营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监管。网上众筹平台,特别是“水滴”等大病网上筹资平台,应主动严格审查和区分发起人的个人信息。同时,将大病网络筹资平台及时纳入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法律监管范围,确保筹资捐赠的可靠性,从制度上明确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平台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的合理有序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众筹捐赠是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一种必要选择,但绝不能被视为“救命稻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有足够的抵御风险的力量,是减轻社会救助压力的根本措施。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投入逐步增加,社会救助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总体来说还不够。这些“虚假捐赠”的问题恰恰提醒我们,只有真正保障社会保障利益,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陷入信任困境的矛盾才能迎刃而解。(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闫
点击图片进入主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供提交,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改为@)。详情请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
相关评论:创建一个更负责任的在线众筹
不要让众筹平台变成一个不值得信任的“路边乞丐”
标题:爱心被透支 网络众筹如何走出信任“困局”?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