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三天后,第一批25家科创公司将上市。我收到了更多朋友的询问。例如,如何看待前25家公司的结构,以及它们能否参与。
虽然不是很专业,但作者很愿意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让我们来谈谈前25家公司的结构。事实上,在我看来,我们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毕竟,科委实行的是接受和披露的原则,招股说明书第一次就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所以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挑毛病”。因此,一个企业一旦被接受,就会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这是正常的。
同时,对于申请设立科技局的企业,交易所将通过向企业提问和发行人回答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根据科技局的定位,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在审议过程中,上市审核委员会通过现场提问向企业提出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将由企业按要求披露。由于科技局更注重信息披露,我们称之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当局只需确保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而不需要判断拟发行证券的实质价值。投资者自己判断证券的实质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监管当局对科技板企业视而不见。中国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将加强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审计工作的监管,加强对上市前后全过程的监管。
此外,根据板块定位和科技企业的特点,科技板块设定了多元化、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允许符合科技板块定位、尚未盈利或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技板块上市,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技板块上市。
因此,只要没有欺诈和信息是真正披露,绝对没有必要纠缠企业是否盈利。
那么,投资者能大胆自信地投资科技股吗?我认为,科技股在上市标准和交易规则上与其他板块有很大不同,交易风险也比其他板块大,投资者应该谨慎参与。
这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科技股在上市前的前五个交易日没有价格限制,在上市的第一天就成为融资融券的目标,因此股价很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这些不同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
其次,科学技术委员会设定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上市条件。上市后,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主营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此外,还可能出现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未能持续盈利、公开发行和上市时未能盈利、累计未弥补亏损等情况。上市后,可能仍然没有利润,持续亏损或无法分配利润。
因此,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有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功课,认真参与,三思而后行。
标题:科创板公司实行受理即披露 大家有足够时间“挑刺儿”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