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2字,读完约3分钟
不久前,央行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11项措施,涵盖银行、保险、经纪、基金、信用评级等领域。其中,信用评级对外开放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这将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2017年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放开外国评级机构准入的政策。2019年1月,S&P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各类信用评级业务。这“十一条”明确规定,允许外资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债券市场对各类债券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可以说是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推进。
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为穆迪、标准普尔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带来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在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多的海外评级机构将利用政策东风进入中国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另一方面,我国评级市场的评级机构起步较晚,数量不足,方法落后,难以满足我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信用评级标准发展的要求。
目前,中国主要评级机构包括中国程心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东方金城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通过推进信用评级对外开放,鼓励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将对中国评级市场现有格局产生积极影响,加快淘汰低效和非法机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水平,提升评级市场在“鲶鱼效应”下的公信力,从而促进评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稳步推进信用评级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成熟市场更完善、更先进的评级方法和估值体系将有效提升中国本土评级机构的能力,促进国内评级标准和经营理念的国际化发展,提高评级结果的国际可比性和参考性。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对整个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将成为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保障,有效促进金融资源的互联互通,为中国扩大在华海外投资、促进金融业全面开放提供重要的参考保障。以标准普尔为例,作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对金融、法律、会计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进一步放开海外评级机构准入,将有效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国际信誉,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国市场的推动作用,吸引全球投资者在中国配置多元化资产。
笔者认为,加快信用评级行业的开放将为外资提供良好的投资机会,同时促进我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的提高,为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和资源要素的互联互通提供重要参考。然而,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海外评级机构积累的方法、经验和数据能否迅速适应国内市场尚不可知。面对国际评级机构在资本实力、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积累等方面的优势,如何挖掘国内评级公司的内部潜力,增强自身竞争优势,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缓解国外竞争压力,已成为一个需要思考和防范的问题。
在加快信用评级开放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应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机制的精细化,加强信用评级监管,通过对债券发行和评级机构信用评分的不定期抽查创新监管手段,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并以信用评级在风险披露和定价参考的信息传递中的原始作用来说明评级市场乃至整个金融领域的长期发展路径。
(作者是盘古智库的高级研究员)
标题:盘和林:信用评级开放提速“鲶鱼效应”将推动市场良性竞争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