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1字,读完约8分钟

“手臂的木头生在头发的末端;这个九层的平台是从疲惫的土壤开始的。”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扮演着基础角色的制造业似乎总是被“遗忘”。

制造业既不是宏观经济中份额最大的部门,也不是当今资本青睐的流行概念。然而,事实上,制造业是全球经济的低调引擎,它不仅比其他行业更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内生增长,而且在不断创新和竞争中创造了产品“大众化”和“多样化”的良性循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全球协调复苏趋势明显,供给方结构性改革日益取代需求方刺激政策,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大经济体都在积极寻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这一轮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争夺股市、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历史延续,也是制造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重塑了新的价值链地位,奠定了大国竞争格局的新时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内生复苏。在全球制造模式转变的前夕,推动关键技术革命,用智能制造引领中国制造业进入新的水平,将成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

工银国际:推动关键技术革命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制造业并不时髦,但它是全球经济的引擎。在过去的40年里,制造业的表现似乎日益下降: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持续下降,从1980年的24.6%下降到2015年的15.3%。由于制造业约占工业的70%,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后工业化”或“去工业化”的讨论。在科技股指数显示“世界最佳”的趋势下,制造业显然不是资本追逐的目标。但是,从长远来看,虽然制造业表面上“不再美丽”,但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方面来看,制造业都离我们不远,其重要性甚至越来越突出:第一,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回顾历史,长期以来,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一直高于其他经济部门。从1995年到2016年,全球制造业就业的年均份额仅为20.7%,但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高达31.6%。这表明制造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有效的内生驱动力。第二,制造业的竞争和创新强度远远好于其他经济部门。制造业具有高度的竞争力和创新性,一方面可以使其产品价格增长率低于总体通货膨胀率,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廉价地享受它;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可以将更多种类的商品推向市场,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从201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贡献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过去20年一直相对稳定。

工银国际:推动关键技术革命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制造业更加“集中”,它已经成为大国无烟竞争的战场。从过去40年来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能否赶上制造业发展的列车”是经济能否腾飞的关键。尽管全球制造业名义增加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下降,但从相对水平来看,高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稳定,中等收入经济体制造业的比重自本世纪以来一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低收入经济体的制造业比例一直在上升,但仍明显低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在国家层面,前四名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也是前四名制造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自2010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可以说,中国经济崛起最重要的因素是制造业的腾飞。同期,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工业增加值比率相对稳定,均超过20%,这意味着在主要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更重要的是,全球制造业集中度在金融危机后趋于上升。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工业增加值已超过世界的50%,中美两国在全球工业中的双核地位日益突出,这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推动作用高度一致。

工银国际:推动关键技术革命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消费升级推动制造业进入良性循环。从终端来看,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根本动力在于需求的扩张和转化,需求侧的提升将有助于制造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繁荣模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全球经济的协调复苏,特别是消费的稳步增长,对制造业来说极其重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全球消费支出的50%以上用于制成品。消费模式的变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新时代的制造业将以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这将推动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制造业的扩张、整合和升级也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价格,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家庭必需品预算比例的降低(香港股市00001),新的高端需求成为“大众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大众需求模式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一轮制造业的主角。综上所述,经济复苏推动的消费升级最终将推动制造业进入需求“多元化”和“大众化”的良性循环。

工银国际:推动关键技术革命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推动制造模式的重构。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信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将带来制造模式的重塑。从供给方面来看,工业生产效率和模式亟待提高,智能制造将是未来推动需求“多样化”和“大众化”更快转变的利器。消费品从利基市场进入大众市场必然带来新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推动新产业和新产品的诞生。将这些新兴产业转变为制造业主力军的关键在于技术革命的发生。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命周期被压缩,呈现出重叠发展。虽然不同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德国侧重于物理网络系统cps的应用和新格式的生产,美国侧重于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建模、应用和分析,中国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等)。),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是制造业国家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主要方向。特别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甚至引领先进制造发展的新理念,给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和产业形态带来深刻变革,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去几年智能制造的超前布局也反映了世界主要国家改变传统制造业库存的竞争态势,努力在新的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共识。

工银国际:推动关键技术革命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制造业竞争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也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需求导向的刺激政策逐渐淡出的同时,世界需要供给导向的结构性改革,各主要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放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并相继提出了国家制造业或产业战略规划布局,包括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科技产业联盟”、中国的“2000年中国制造”。在过去的40年里,尽管“中国制造”在降低工业品相对价格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自2004年以来,中高端制造业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代表,德国和日本中高端制造业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持续上升。在技术革命的分水岭上,抓住需求方的机遇,深化供给方的改革,将是大国角力的前沿。自2016年以来,世界主要制造国进入了一个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新周期。自本世纪初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大国的全球制造业份额分布可能面临调整。展望未来,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制造能力将成为新时期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全面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需求的真正释放,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全球制造模式转变的前夕,推进关键技术革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

标题:工银国际:推动关键技术革命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