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53字,读完约10分钟
男性更喜欢冒险,女性更喜欢规避风险,26-35岁的受访者更喜欢冒险。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是规避风险,尤其是在硕士或以上学历的人群中。学生普遍缺乏判断风险和选择规避风险的能力,而公司高管或中层管理人员则希望通过冒险来追求更高的回报;
芒格调查:中国第一份系统性国家风险偏好调查报告发布
(蒙格斯调查一的研究工作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金融法律行为研究协会会长朱博士主持。朱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原中国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副行长,原中信银行行长(601998,咨询单位),中信集团监事。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魏岛风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伟、王丹和研究员陈洁莹。(
序
芒格调查一:国家风险偏好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芒格调查一)是中国第一份系统的国家风险偏好调查报告。东、西、北、南三省(包括香港和澳门)共有2万多份有效问卷,芒格调查一从客观风险容忍度到主观风险态度进行了全方位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中国国家风险偏好的总体和群体分布,以及不同群体的风险偏好特征和风险意识(包括客观风险认知和主观风险态度)进行了全面调查。“芒格调查一”发现,中国公民的总体风险偏好是保守的,激进群体的风险偏好具有明显的特征,不同群体的风险偏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另外,调查分析表明,目前中国公民缺乏风险认知和科学的主观风险态度。
一、国家风险偏好问卷
基于风险原理和实证研究结果,国家风险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前两部分是对客观风险容忍度的考察,包括对投资风险偏好有显著影响的三个因素,即人口统计、地区分布和财富水平。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国家风险意识,包括风险识别能力和主观风险偏好。
问卷的每一部分包括五个必需的问题,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最高分是100分。得分越高,风险偏好就越激进。根据评估得分,“芒格斯调查一”将投资者分为以下五类:
表1投资者风险偏好得分表
风险偏好得分统计
保守[20,40]
坚固耐用(40,50)
平衡型(50,60)
增长(60,80)
攻击型(80,100)
问卷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与专业在线调查网站问卷合作,有效期为三周。截至2018年3月15日,共收集了20,866份有效问卷。
二、国家风险偏好的分布
芒格调查一首先从人口统计学和财富计量指标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家风险偏好的分布。分析维度包括人口统计学中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和教育背景,以及财富衡量指标中的居民收入、债务和家庭资产。有三个重要发现:
1.中国的整体风险偏好相对保守
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受访者倾向于较低的风险,其中最稳定的受访者占36.86%;其次是保守型,占25.88%;平衡受访者占25.02%
图表1各种风险偏好类型的比例
2.风险偏好激进人群具有显著特征
具有激进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大多具有以下特征:年龄在26岁至35岁之间,拥有博士学位或以上,且大多为公司高管或中高层公务员。这些人收入高,资产多,大多数都是金融领域的权威人物。他们在过去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们参与了风险产品,如pe和vc。
图表2成长和进取的国家肖像
3.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明显不同
从个人特征来看,女性比男性更保守,而25至45岁的受访者更喜欢冒险。他们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喜欢冒险。学生通常选择规避风险,公司高管或中层管理人员更喜欢风险。从区域分布来看,风险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城乡二元结构”,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普遍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从财富水平来看,收入越高,房子越多,风险偏好越激进,家庭债务越多,风险规避越多。
三、国家风险意识
除了人口统计、财富等客观方面,人们的主观风险意识也决定了他们的风险偏好。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风险现象的理论理解和把握;第二,人们对风险现象的理解和态度。蒙格斯调查一的分析结果表明:
1.目前我国对客观风险的认识还不够
在客观风险认知方面,研究组主要关注五个方面:风险教育、工作经验、投资知识、投资经验和投资决策。高达65.35%的受访者属于缺乏风险教育的人群;33.36%的受访者没有投资相关知识,不到10%的受访者熟悉或完全掌握投资相关知识;45.44%的受访者只有银行存款,只有1.45%的受访者投资过pe和vc等高风险产品;71%的受访者花了很长时间制定投资策略,而只有11%的受访者花了很短时间独立制定投资策略。在投资领域工作的人比不在这个领域的人更喜欢风险;投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接受更高的风险;投资经验越丰富,风险偏好越强;大多数能够独立决策的人都是有进取心的投资者。
2.缺乏科学的主观风险态度
在主观风险态度方面,研究小组重点分析了投资目的、收益与风险的权衡、面对损失时的表现以及投资决策后的心态。近70%的受访者投资主要是为了确保资产安全,只有8.21%的投资者不担心短期波动带来的风险;大多数人选择亏损少于收入、可能亏损少于100%的投资机会;投资后,41.58%的受访者会选择关注观望,而自信和征求他人意见的受访者不到30%,这表明大多数人在投资决策时没有自信但不征求他人意见;面对不同风险和回报的投资机会,风险偏好保守的人讨厌损失,而风险偏好激进的人愿意为可能的高回报承担更高的风险;保守投资者讨厌风险造成的损失,希望立即停止损失,而成长型和进取型投资者不担心短期损失,对长期回报充满信心;在做出投资决定后,往往是保守的投资者缺乏自信。
四.结论
基于道教风险研究所开展的国家风险偏好问卷调查,“芒格调查一”分析了我国国家风险偏好的总体和群体分布,并对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特征和风险意识(包括客观风险认知和主观风险态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包括:
1.中国公民总体风险偏好相对保守,激进风险偏好群体具有明显特征
总体而言,超过60%的受访者倾向于低风险,其中最稳定的受访者占36.86%;其次是保守型,占25.88%;然而,只有11.66%和0.57%的风险偏好更激进的受访者是增长导向和激进的。提取风险偏好激进人群的主要特征有助于理解我国风险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2.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明显不同
从个人特征、地区分布和财富水平来看,中国国家风险偏好的群体异质性主要表现为:
(1)就个人特征而言,男性偏好风险,女性偏好规避风险,26-35岁的受访者偏好风险;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是规避风险,尤其是在硕士或以上学历的人群中。学生普遍缺乏判断风险和选择规避风险的能力,而公司高管或中层管理人员则希望通过冒险来追求更高的回报;
(2)从区域分布来看,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普遍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而内陆地区的受访者则较为保守;就城乡分布而言,中国公民的风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受访者普遍比非城市受访者更偏好风险;
(3)从财富水平来看,中国收入水平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收入越高,风险偏好越激进;对于拥有不止一处房产的受访者来说,房子越多,他们就越敢于冒险。对于大多数只拥有一处房产的受访者来说,风险偏好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可能与中国的抵押贷款政策有关;一个家庭负债越多,就越能避免风险,而对于没有负债的家庭来说,风险偏好的分布就越均匀。
3.国民对客观风险认知不够,缺乏科学的主观风险态度。
除了人口统计、财富和其他客观方面,人们的风险意识也决定了他们的风险偏好。人们的风险意识主要包括客观风险认知和主观风险态度。
(1)公民的客观风险意识不够,高达65.35%的被调查者属于缺乏风险教育的人群;33.36%的受访者没有投资相关知识,不到10%的受访者熟悉或完全掌握投资相关知识;45.44%的受访者只有银行存款,只有1.45%的受访者投资过pe和vc等高风险产品;71%的受访者花了很长时间制定投资策略,而只有11%的受访者花了很短时间独立制定投资策略。
(2)从客观风险认知与风险偏好的关系来看,风险教育中的稳定风险偏好与平衡风险偏好差异不大,但成长性和攻击性风险偏好主要出现在接受风险教育较多的被调查者身上;在投资领域工作的人比不在这个领域的人更喜欢风险;投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接受更高的风险;投资经验越丰富,风险偏好越强;大多数能够独立决策的人都是有进取心的投资者。
(3)大部分受访者缺乏科学的主观风险态度,近70%的受访者投资主要是为了确保资产安全,只有8.21%的投资者不担心短期波动带来的风险;大多数人选择亏损少于收入、可能亏损少于100%的投资机会;投资后,41.58%的受访者会选择关注观望,而有信心的人和征求他人意见的人不超过30%,这表明大多数人在投资决策时没有信心,但不征求他人意见。
(4)从主观风险态度与风险偏好的关系来看,当面对不同风险和回报的投资机会时,保守风险偏好者厌恶损失,而激进风险偏好者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获得可能的高回报;保守投资者讨厌风险造成的损失,希望立即停止损失,而成长型和进取型投资者不担心短期损失,对长期回报充满信心;在做出投资决定后,往往是保守的投资者缺乏自信。
芒格调查简介:继以中国宏观经济拐点研究为重点的芒格报告之后,伟道风险研究所发布了以观察和研究微观风险事项为重点的芒格调查系列产品。作为一个针对特定风险事项的实践性调查研究系统,芒格斯调查涵盖了日常生活中许多与风险相关的话题,如中国的国家风险偏好、违约情况、民营企业培训情况、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弱势群体的构成、社会保障缴费与福利的比例、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农村荒地的比例以及快递的误失率。“芒格调查”以风险和经济原理为逻辑,广泛收集数据,在继续实施中进行调查,旨在勾画我国的风险地图,防范各种风险。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蒙格斯调查:风险偏好激进人群有显著特征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