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5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科幻电影取得了重要的收获。这两部科幻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和《漂泊的地球》是根据刘的中篇小说《乡村教师》和《漂泊的地球》改编的,在元旦那天在全国上映。据初步统计,今年春节六天总票房达到58亿元,其中《流浪地球》继续攀升,紧随其后的是《疯狂外星人》。鉴于这两部科幻电影的出色表现,尤其是在《流浪地球》的制作上取得的突破和良好的口碑,很多评论家说“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一年”已经开始了。

张成:硬核已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

早在1938年,中国就制作了科幻电影《六十年后去海滩》;1963年,导演了科幻电影《小太阳》;改革开放后,1986年,第五代导演黄建新拍摄了科幻电影《错位》,这部电影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也反映了科技伦理和生物政治。从那以后,出现了关于大脑移植的《合成人》和《霹雳宝贝》,这是80后的集体记忆。这些作品,如《小太阳》和《错位》,预测和演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其他电影则更像现在所谓的“软科幻”。它的立足点不是科学,而是幻觉,也就是说,人类在科学背景的帮助下,在幻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社会进行的某种改造。

张成:硬核已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

因此,今天在谈论科幻电影时,人们经常会加上一个限定词“铁杆”,以区别于以前的国产电影。“硬核”与否已经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硬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科学发展和自然社会进化的背景设置;影片对科学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了深入思考;这部电影的情节走向符合科学逻辑;人的个性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不仅基于审美逻辑,而且受制于科学条件的变化;这部电影应该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支撑,这样上述方面才能落到实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流浪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铁杆”科幻电影,原著赋予了电影一个合理的科学背景,可以作为一线产业水平“流浪地球”奇观的标杆,是国内电影视觉呈现的一个重要突破。

张成:硬核已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

事实上,“中国硬核电影科幻第一年”的提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一切条件成熟后的一个现成方案。首先,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过去许多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可能在今天或未来成为现实。例如,刘在的中篇小说《中国的太阳》中预演了不久前引起热烈讨论的“人造月亮”和“人造太阳”。

张成:硬核已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

其次,随着中国电影(600977,诊断股)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过去被当作笑料的粗制滥造的特效逐渐成为历史。然而,由于中国电影视觉效果公司视觉效果数据库的建设,制作系统中的“后前沿”逐渐普及,中国电影产业拥有生产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制作工艺。

从人文思想的演变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关于技术进步对人类造成的“自我攻击”和伤害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创作中,“荒原”和“末世论”构成了许多科幻电影的主要场景。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还是“四化”的提出,我们主要是抱着“九天登月,五大洋捉龟”的乐观精神。因此,立足于以刘、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世界科幻文学艺术之林。《乡村教师》中的乡村教师和擦玻璃的蓝领蜘蛛侠、中国孙的人文关怀,使现实主义创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打开了一个新的“脑洞”。

张成:硬核已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

中国科幻小说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巨大进步的体现,也源于一批对世界未来和人类命运充满激情想象的创作者的不断创作。它为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天空和大地的想象资源,为书写“整个世界冷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视角和中国经验。

(原文在《人民日报》上)

标题:张成:硬核已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