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7字,读完约6分钟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资源和环境约束普遍显现,资本边际收益率处于下行轨道,潜在增长率仍在放缓。在这种情况下,长期经济增长必须以“质量提升”为动力,政策配套也要注意平衡过渡期的客观要求和长期高质量的发展方向。
作者:石成,中国工商银行国际部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部长、常务董事
“抱怨太强烈了,以至于无法阻止心碎,也无法让你看着长长的风景。”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资源和环境约束普遍显现,资本边际收益率处于下行轨道,潜在增长率仍在放缓。在这种情况下,长期经济增长必须以“质量提升”为动力,政策配套也要注意平衡过渡期的客观要求和长期高质量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取向将呈现以下特点:货币政策将趋于稳定,短期经济增长将得到支撑,为质量提高奠定物质基础,长期适应自然利率下降趋势不会受到过度刺激;财政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在短期内起到结构调整的作用,积极促进“宽信贷”的发展,并长期与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变化相适应,保持可持续性;产业政策的结合,短期支持“硬核”新经济的崛起,促进市场规模和技术优势的融合,长期支持整体改革方向,帮助中国获得全面的市场经济地位。
货币政策确保经济“放缓而不停滞”,并长期与自然利率的变化趋势相匹配。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内部改革的阵痛和对外贸易摩擦的滞后影响加剧,这加大了中国经济放缓的压力。在压力下“提速”的转变时期,稳步提高“提速质量”的必要前提是经济不停顿地减速,以降低风险,减少阻力,确保经济转型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从高杠杆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过程中,“经济运行稳定多变”,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实际利率相对较低的货币环境,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在权力转换过程中增强投资意愿,增加有效需求,保证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中国对增长放缓的容忍度逐渐提高,同时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因此,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将从“货币驱动型经济”向“货币匹配型经济”转变,即宏观经济的内生动能是由供给方的潜在产出和均衡利率决定的,而不是由货币的紧度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的理想宏观逻辑是政策利率接近名义自然利率(自然利率+通货膨胀率),并且是稳定和中性的。此外,稳步推进利率并轨,加快政策调控框架转变,理顺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成为新时期提高货币政策质量和效率的应有之义。
财政政策是反周期调整的主要力量,通过长期优化收支来增强可持续性。
过去6个月,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短期压力之下,在“稳增长”的政策组合中,从“宽货币”向“宽信贷”的传导也遇到了期限和资金流动的结构性瓶颈。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成为反周期调整的核心:
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将创造稳定可靠的融资需求,进而刺激私营部门的信贷供应;另一方面,积极金融带来的“稳定预期”效应也缓解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
“宽金融”与“宽信贷”在提高投资效率、弱化“挤出效应”方面的良性联系,可以使“放慢脚步、提高质量”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应用。从长期来看,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中国各地之间的“gdp冠军赛”、地方政府的“多物少钱”困境以及软预算约束下的系统性低借贷成本,导致一般公共部门倾向于过度杠杆化,迫使金融机构被动地提供流动性。这不仅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也助长了地方财政的无序扩张。
2017年以来,通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增加杠杆的冲动得到有效抑制,结构性去杠杆化取得初步成效。展望未来,优化投资主体、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将成为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客观上要求公共部门加快采用市场化融资方式,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各级政府还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增强财政收支的长期可持续性。
产业政策促进新旧经济的有机结合,并致力于长期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体系。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是相互因果、共生的。根据历史经验,在经济大国“减速提质”时期,产业升级主要由制造业高端发展和服务业优质优化驱动。未来十年,以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为主轴,以新经济为表现,中国产业结构迎来新一代“两轮联动”升级机遇,重点是加快“中国智力创造”和“智能服务”的崛起。鉴于新兴产业“创新毁灭”的基本特征,“减缓和提高质量”阶段的产业政策内涵丰富:一是摆脱空新经济发展的预设和演进路径,充分激发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产生的协同效应,促进从“信息优化”向“技术进步”的转变, 二是通过制度创新,适应新经济企业不同于老经济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构建“R&D-孵化-融资-监管”的完整体系,改善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实现高质量的弯道超车。 如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崛起的秘密钥匙一样,未来40年微观主体动能的激发仍有赖于准确把握“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关系,从而促进科技进步的扩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因此,产业政策的长期取向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一个竞争中立、开放透明的商业环境,用更高的开放标准来履行承诺和稳定预期,这最终将有助于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获得全面的市场经济地位。
本文转载自《中国工商银行国际》。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程实:中国经济“减速增质”进程中的政策搭配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374.html